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在艺术中找到生活的启示与反思,观后感的撰写提升了我们对影片艺术价值的鉴赏能力,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同桌100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同桌100观后感篇1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日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以前最爱哭的你……
想起耳熟能详的旋律,映起动人心扉画面,忆起朝夕相处的你。
今年夏天,毕业季,伴随着莘莘学子的毕业离校,影院上映了能够勾起毕业生们心底最深刻记忆的《同桌的你》。一幕幕的影像,流露的并不是电影中想象、虚假的画面而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人人都有完美的过去,都会有难以忘却的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讲述的是一对青春懵懂的同桌从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的甜蜜初恋和青葱记忆。93年的盛夏,戴着一副小眼镜很文静秀气的转学生周小栀结识了自己的同桌,坐在班里最后一排喜欢捣蛋的林一,从此他们一同经历了初中、高中和大学弥足珍贵的青葱岁月,两个人纯洁的感情也一同绽放,林一对周小栀说:“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同桌,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同伴,他/她伴随着我们整个刻骨铭心的学生时代,我们的青春记忆里他们必须是道重要是光景!
以前最爱哭你,猜不出问题的你,多愁善感的`你,嘻嘻闹闹度过学生时代完美光景的你。影片从开头到结尾无不淋漓透彻的敲打着人们心中纯真的心。追求踏进斯坦福的周小栀,
调皮捣蛋的林一,一群纯真善良的同学,一级一级登上人生的阶梯,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非典爆发了,林一被当做是疑似病例隔离,周小栀很是担心,半夜和他们的好朋友一齐用梯子爬上了二楼去找隔离宿舍里的林一,而林一并不想出去因为他不想将自己的病传人给他们,之后周小栀打碎了玻璃逼出了林一,他们共同逃离了保安的追阻,但是最后非典结束这批调皮捣蛋的同学也受到了学校深深地教育与处分。这群可爱的同学却依然笑脸相迎,丝毫不惧。
电影放映的过程中好多人都留下了青春的热血辛酸泪,我想他们或许是怀念奋斗许久即将离开的校园或许是怀念许久未见的同学或许想起了她/他同桌的你。影片最后胡夏一首“同桌的你”熟不知又有多少人为此叹息……
青涩的校园,纯真的你我,铭心的记忆!光阴似箭带走抓不住的以前,前途完美猜测不可预知的未来,珍惜此刻把握在一齐的日子!共同努力多年后的校园你我相聚!
同桌100观后感篇2
电影《同桌的你》观后感
今天,本来应与我最好的同桌去看《同桌的你》的,但他因故临时缺席了。好吧,还是来谈谈观感吧。
一开始,似乎看到了曾经那个同桌的影子:用纸阻着流鼻血的鼻子,从理科生转文科生,甚至突如其来为配合剧情的大雨。
可是,越看到后面,我越觉得好似《致青春》及《中国合伙人》的影子。
“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为什么总和美国扯上关系,你的同桌里去美国的是多数还是少数。为什么分手总在大学毕业,既然要残酷现实,那可知真正的现实是,不是每一次久别重聚双方都可以把之前的每一次误会,错过的真正原因说的一清二楚。也许用镜头语言表达要比从嘴里说出更有感染力吧。另一个让我感觉这三部片子像的原因可能是音乐。怀旧歌曲再次被滥用。如果说开头用口琴吹奏《同桌的你》让人倍感贴切和亲近,那后来的《champion》就显得太过矫情,最后又来一遍《champion》更是让人鸡皮疙瘩。中国电影人,可否用心原创电影音乐,当这些怀旧老歌都被用过来时,你们还有什么借口打怀旧牌呢?胡夏注定要走“青春之歌”路线了吗。其实我觉得采用原版也未尝不可。你想怀旧,又想创新,结果搞的不痛不痒。当然我也相信,喜欢费翔的那个年代,或说南斯拉夫的大使馆被炸的时代,还没有“我靠”“苦逼”这些词汇。更别提借反话“后浪”“校外”替“新浪”“校内”打软性广告及硬说“facebook”是中国人的idea。
当然,在“周小栀”酒后吐真言一段,我周围有女性抽泣的声音,导演的目的'达到了,他就指着这儿狠煽下情呢。可在我看来,就像前文所述,一,不是每一种误会都有机会说清道明,用镜头拍出事件过程远比用一张嘴讲来的张力更大。二,人生中,正是因为有很多无法说清楚的事情,才成为人心上永远的一颗朱砂痣,一种残缺的遗憾之美。
现在想想,如果让我自己去拍一部致敬自己青春的电影,或者拍自己当年经历的与同桌故事的电影,我肯定不会这么拍。
最惊喜的是看到王啸坤在里面的演唱,哎呀,多年不见,瘦了啊。但是很放得开,很好,加油,啸坤!希望以后电影主题曲是你唱。哈哈。
同桌100观后感篇3
?同桌的你》这是一个能够勾起全民回忆的主题,看到这四个字,一股清纯的爱恋流淌在我的指尖,内心微微亮。远方飘来一个安恬的眼神,在回忆的河流里盛放,青春的墙,倒映的景,温馨的光,蜿蜒成一片如诗的浪漫。
我们都以前有过同桌,她在我们睡觉时给我们提醒,在我们被老师责骂后给我们以关心,在我们缺少文具时给我们以关怀,在每次发卷子时我们总是互相攀比,然后对视一笑,我们是永远的对手,也是永远的朋友。他们就像清晨所享用的早操,是我们每一天生活的务必,并给我们以充足的营养。
1993年,从周小栀坐到林一身边的那一刻开始,一颗青葱的种子就在我记忆的土地上发了芽,看着林一为周小栀做的一切。为她打架,为她吹奏,不自觉的也开始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虽然幼稚,懵懂却在记忆的扉页中熠熠生辉。学生时代有过好多同桌,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永留心间。:
我初中时代的同桌是我们班的班花,我们坐在阳光充足的角落,在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里,一个美丽的女孩,一个单纯的我,怀着一个不懂感情为何物的年纪,上演了一些看似平常却又十分不平常的故事。她比朋友多一些感觉,比感情少一些心跳,与她相伴的那段羽翼丰满的时光,是我青春岁月里最美的点缀。
那时班级里追求她的人很多,而我也只是默默的看在心里,在那个以学习为主的年代,我被迫生活在老师与家长的压力下庚是不敢多想,直到最后我的离去。如果说生命是一列迅捷而过的列车,我们则是在青春的站台上对望了一眼就擦肩而过,或是想不起,或是道不出一声再见,那段温暖的时光却以渐行渐远。
林一和周小栀从初中一路走来,林一为了周小栀走进文科的课堂,两个人一齐度过高中那段无暇的时光。林一因为周小栀的脚伤而将她举起,周小栀看见林一生出醋意,两个人共同跑去大使馆门前抗议。这一次又一次仿佛被安排好的碰撞,让一份甜蜜的感情在两个人的心中应运而生。
之后周小栀为了林一放下北大来到厦大,从初中,高中,到大学这十年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齐。即使中间,周小栀怀孕后,林一对她的态度给了她不小的打击,他们也以前因为非典的流行而被隔离,两个人都曾因为去不去美国而闹过矛盾。但是说到底,这十年他们始终在一齐,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十年。
一个十年他们相濡以沫,一个十年他们遥遥相望,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也能够摧毁一切,包括世界上最坚实的壁垒,但是它的来临却始终让我们措手不及。
“我叫林一,一无是处的一,一败涂地的一”当林一站在美国的土地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想必心中沉积了很多对现实的痛还有很对周小栀的思念吧!他后悔自己当初来到美国,他不明白周小栀为什么亲自摧毁了与自己的诺言,他想明白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会上,周小栀的一句“我们最终还是都败给了现实,谁也不欠谁”这句话让林一洒出了一片眼泪,同时也道出了一片心声,更同时也回答了他在美国思前想后的问题。试问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发誓要一生一世的情侣最后还是败给了现实,多少人被这两个字无情的拆散。最美的感情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但是我们无法在一齐,如果说这是一个命题,那么书写这个命题的人就应叫做现实吧!
婚礼上,周小栀应对教父的回答有些许的犹豫,这份犹豫源于一份对林一的情感,可最后这份情感还是迁徙了。在青春的时光中,它化为一个遥不可及的乡土,暗藏在周小栀记忆的最深处。周小栀必须是很深刻的爱过了,否则在她与林一喝酒回味十年岁月中,不可能泪如雨下。每个人眼泪的底色都是蓝色,当一个人流出眼泪洒向天空,蓝色便成为了天空忧伤的颜色。
“回忆总是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喜欢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真相,会将你惊醒!”这是贯穿全片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时候回忆是最美的,它包含了很多虚拟,却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就像坐在飞机中林一的回忆一样。结尾的最后他们分开了,但我始终相信那段的无暇的回忆是无可替代的。
以前的我以为感情的世界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苦苦的爱着她,但是她却不爱你。其实感情最让人痛苦的事情不在于没有得到,而在于得到后的失去。你付出了最真挚的爱,收获了最完美的爱,但是最后却错过了这份爱。
林一与周小栀,一段年少时刻骨的爱恋,无关风月,无关爱恨,无关世俗,如生命深处那朵温暖的云,轻轻托起翩然逝去的岁月。那缕云淡风轻,简单纯真的年少情怀,即使在分手后那段的十年里也未曾褪色。如果能够,我真期望林一脑海中构想的那一系列场景是真实的,他真的在婚礼上抢走了周小栀,并牵着她的手一齐,奔向了他们所向往的远方,去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地方。
我们都以前拥有过初恋,都以前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追求一些不想追求的事物,之后我们成功了,做到了,但是自己心爱的人却不见了。
现实就是如此,当唯美的感情从青春的舞台上谢幕,遗憾便成了青春的代名词。很多人都为了遗憾而伤怀,殊不知青春的完美恰恰在于此,你怀念的,你回不去的,又千方百计的被你铭记在心底,成为人生旅途中最完美的以前。
同桌100观后感篇4
周末本想看《冰封侠》,一看点映场那口碑,把我脸都吓白了,临时换成《同桌的你》。本来对这片不抱期待,既然看了,就简单说几句。很多地方比较例行公事,比如人物出场一概来一段旁白,这是谁谁谁,爱好什么,擅长什么,是几道杠——这是小说的写法,电影介绍人物,要通过视听手段来表现,比如你可以一进门,某人正在试验新型科技发明,这就比旁白说他是发明家自然得多。不过看看目前国内的爱情喜剧,上到《小时代》,《致青春》,下到《我为相亲狂》,《脱轨时代》,都是这个路数,也不指望《同桌》能脱颖而出,只能说中国整体的电影水平还停留在这个拿文学语言充电影语言的.阶段,一口吃不成胖子。
看这片,是冲着爱情来,结果爱情部分反而泛泛,苦情的局做的太大,末了有点圆不上,本来是姑娘家要先去美国,怎么临了反而她去不成,这段要不是含着泪说出来,肯定骗不到我半滴眼泪。说来说去,无非表示,女人像椰子,外表坚硬,内心柔软,关键时刻吃不住,男人就像桃子,外面软绵绵,但有一颗坚不可摧、不离不弃的核心。所以男人家,别看人姑娘老折腾你,遇事都爱自己拿主意,其实心里脆弱得很,你多呵护她一点没错,多细心一点也应该,别等到喝人家喜酒才后悔。
我中途一共哭了三次,一次上面说了,另两次都是出于那几位男生的同窗情。四年室友,理当肝胆相照,那假洋鬼子也是有情有义,甭管满地混捡过肥皂,还是互相 射过一脸,灯影晃动的走廊中一通暴走,顿时一闹泯恩仇!热血青年,热血同窗,就该有这样的豪情!全片的整体气质十分叛逆,主角从小学开始就跟体制对着干,藐视校规是家常便饭,迂腐的老师则是嘲笑对象,大有美国片《春天不是读书天》和港片《逃学威龙》的精神,替年少时饱受制度压迫的我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兄弟联手,搞他个天翻地覆,好样的!这样的兄弟,只要吼一嗓子“哥几个,帮帮我”,登时就是老拳和飞踢来助阵,替你摆平那个霸占你心上人的伪君子——这样的豪爽,只是想象,就足够过瘾。
同桌100观后感篇5
电影“同桌的你”讲了“青梅竹马”的一男一女从初中的情愫暗生到大学相许终身,而后却因不明所以的原因天各一方,千百人去看这部电影会有千百种感受,而同一的是对自己曾经那份青春的追忆。电影的宣传语是同苦,同笑,同青春,这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笑有泪,有乐有苦,有欢声有笑语,有悲伤有后悔,但站在追忆过去的节点,我们终究只能低叹一声,俱往矣。电影最后播放着《同桌的你》,那熟悉的旋律,引起了多少人思忆去拿过的他/她和那似水年华。
林更新和周冬雨还是蛮适合的演员,带着羞涩的脸庞演绎青春的舞曲。在周小栀的婚宴上,林一要求要按分别的时间来定酒的杯数,两人觥筹交错间,泪流满面,我突然很庆幸我不曾有过异国恋,一段从学校出来的纯真却终结于各种理由的异国恋爱,否则看到那片段,想起以往种种,或者电影中泪会决堤,无法控制。那些曾经有过一个信誓旦旦的等候,却终究敌不过遥远时空距离的异国恋,若置身电影情节,内心该是怎样的汹涌澎湃。
吴奇隆最近的新歌叫《如果缘只到遇见》,就算知道这份缘只到遇见,我们还是会希望遇见,如果没有他/她,青春就不完整了。只是记忆中的那个人,是不能再去见了,就让一切都存在记忆里,因为在记忆里的彼此才是最美好的,不用泪流满面的对着彼此安慰着说我们都输给了现实。现实是彼此都输给了彼此,输给了不够深爱的彼此!
电影的最后,所有的青春终结于女主角于教堂的一句“我愿意”。作为一个女生,对于这样的结尾我是不认同的,周小栀说她的愿望是在教堂办一场独一无二的婚礼,在与林一的长达数十年的纠缠中,就算迫于现实最终要嫁了,我想一个女生也不会再选择曾经想和最爱的他举行的婚礼,因为那是为他专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果不是那个他,那一切都不重要了!所以教堂的婚礼不会再是周小栀想要的,那个在梦里已经完成过无数次的梦想中的婚礼已然不重要了,因为新郎不是他!我不知道编剧是怎么度量这一场戏的,或许仅仅只是为了引出那后面的抢婚事件,而后拉出10年前的那场青春的逃奔,然后切回现实,告诉我们一切都回不去了!只是这少了对女生心理的拿捏,当然是小节。而最后在未知抢婚的情节只是想象时,我是感动的!而回到现实后,却是嗟叹的,哀,哀,哀,罢,罢,罢!
每个人的青春中总有一个他/她牵动着你的`思绪,可能不是爱情,可能只是悄悄的藏于心底,可能是不知道为何就结束了的一段感情,可能是少不更事时不懂珍惜的失去,可能着一切的可能都已悄然远去,却是心里最深的存在,只要想起,嘴角终会扬起,不管是嗟叹还是欣慰。
回到这部电影,单从电影来说,也就是一部美好青春,清纯初恋的回忆录。个人感觉情感十足,架构却欠缺。不管是为何最后深爱的二人没有在一起的原因,还是男主角到美国的心路历程,再到女主角最终的选择都交代得不清楚,或许电影受限于篇幅。但正是由于电影的前面用了较大的篇幅去渲染那深爱的二人过去种种,以致于到了最后却没有时间去交代这些细节,个人觉得是不应该的!因为若最后结束种种交代得不清楚,那二人过去种种如胶似漆,非君不嫁,非君不娶的情谊,终于何?止于何?确是令人无法接受的。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能从电影得到些许慰籍。通过电影回忆起往事中的那个他/她,从心底荡开一层涟漪,对青葱岁月的依恋终究是人的软肋。看完电影其实已经蛮多天了,最后才写完这篇文章,仅作纪念。
同桌100观后感篇6
?同桌的你》表面上看起来是忆青春题材的影片,却渗透了现实与理想,精神与物质的冲突。
林一和周小栀那么多年的感情,从青春懵懂的友谊到后来两人的两情相悦。周小栀为了林一放弃了北大,林一为了周小栀也奋发努力。看到这里,大概大家都会希望他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修成正果,美满生活下去吧。可是太美好的爱情总是让人嫉妒让人忍不住想要毁灭,现实恰恰做到了。
毕业聚会上。周小栀说:“如果我去不了美国,你还会不会去啊?”林一:“如果你去不了的话那我也不去了,你去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多年以后,两人久别重逢。周小栀没有和林一在一起,她挽了另一个男人的手,婚宴上,她问林一:“如果当初你知道我去不了美国,你还会不会回来?”林一:“不会。”他们的那股热劲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是在现在这种物质生活泛滥成灾的'时代中又显得那么的脆弱不堪。美国的生活留住了林一,现实也让周小栀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周小栀的未婚夫是个极其势力的男人,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但就算知道他是这种人,周小栀还是会嫁给他,现实就是这样,没有对或不对,只有愿或不愿。
影片中穿插着美好与现实的场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把人的心性磨得平滑也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那股子冲劲。或许如果林一在去美国前发现的周小栀去不了美国他也留了下来,或许如果在教堂林一迈出了那一步抢走了周小栀,故事的结局是不是会不同。
生活不会止步不前,没有那么多假设没有那么多如果,事情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的才叫做青春。
同桌100观后感篇7
今天和高中一直以来的同桌小圆子一起去看了《同桌的你》,未观影前,笑称为《同桌的狗》,观影期间多次轻抚同桌狗毛,导致她多次想要愤然离场。 之所以想去看这种青春片一是为了放松一下,而是感觉一种关系要靠一些标志性事件来记录。这样在很多年后,及时世事变迁,也能在再见时一瞬,过往一起经历的种种都浮现脑海,比如和同桌一起去看《同桌的你》。再比如开通博客也是为了将自己用时间换取的经历记录在册,以防日后还要靠别人提醒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感悟。
对于记录而言,照片直观而清晰,文字则细腻而绵长。
虽对这种类型的片子期望不是很高,好在跟着适合的人去看了适合的电影,前半部分信息量过大,可以看出导演很想竭尽全力把那个年代的元素融入电影,但这种过于拥挤的信息量已经不是融入,而是给人硬塞进去的感觉,开篇男主的自述给人无比高大上的.感觉,我在心里不禁吐槽,这真的不是小时代?后来证明这只是为男主悲惨的生活形成对比,埋下伏笔。事实证明,美利坚不是那么好混的。
看剧多年,虽受很多挑剔的影友影响对男女主的颜有些要求,但我对颜的要求一向不高,当然俊男美女的确看得养眼,但最重要的还是符合剧情,而林更新和周冬雨纯得恰到好处,周冬雨也看得比在宫里面顺眼多了。不过除了初中那段,这剧基本就和同桌没啥关系了,到了大学阶段,纯粹当做喜剧片看了,对于这种轻喜剧,我一向都是看配角比看主角真实而顺眼,可能主角往往都是大明星,再演一些普通的角色总是感觉不那么天然,而很多眼生的配角则一口方言,吊儿郎当,哪怕是丑角,也自然可爱,比如这部里男主的舍友们,寡言又恐高的呆子,蜂学专业的beeman,还有后来当上小城管的广播员,这些人往往是我们身边人的写照。
从小学上到大学,个子从小到大,微妙而不己知的变化在悄悄滋芽,从我们身边经过的每个人都可能塑造了今天的自己,曾经罚我们抄作业站讲台的老师,曾经可能现在连相貌名字都不记得的同学,曾经和我们上课说话被老师抓的同桌前桌后桌周围桌。我想在很多青春电影里,除了青春,都是成长,蓬勃的成长,撕裂的成长,不忍回眸的成长,自以为傲的成长?剩下的,是长大后的一声长叹,怀念,和想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