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开幕式心得7篇

时间:2024-04-11 作者:Indulgence

实践是心得体会的基础反思是其不断提高的动力,如果没有将自己的感悟做好透彻的分析,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写好一份有价值的心得体会,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残奥会开幕式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7篇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1

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比赛。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比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当我看到运动员坐轮椅上打篮球、打乒乓球,看到他们一只独臂在水中奋力向前,看到他们带着假肢奔跑在赛道上,运动员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触动了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热浪,心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敬佩。此时,更真切地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什么是顽强的拼搏,什么叫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激动喜悦和欢乐,那么,残疾人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震撼。他们中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残疾外,大多数人本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健全的躯体,健康的器官,但由于遭遇了种种不幸,他们的命运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缺少了肢体,或失聪失明,但他们在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就此倒下!赛场上,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在向命运抗争,在向厄运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每一个残疾人选手,为了体育,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会中来,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残疾运动员,都是一个奇迹。他们都是战胜自我的勇士,每一个残疾人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搏斗的身影都值得人们敬佩,他们创造的每一项运动成绩都值得人们喝彩,观看比赛,我们不再去计较运动员是获得金牌,还是没有拿到奖牌,不再关注他是来自哪个国家,来自哪个民族,我们所感受的就是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乐观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严,感受的就是顽强的震撼。

让我们共同为走进奥运会的残疾人和没有走进奥运会、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的坚强、勇敢喝彩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我们这些健全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进取,不去努力。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幸福安康。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2

第31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时间今晨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盛大开幕。

这是残奥会自1960年举办以来首次走进南美大陆。接下来的12天时间里,来自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32名运动员将参加22个大项、528个小项的角逐。

伴随着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从10到1的巨幅倒计时数字以顺时针方向自马拉卡纳体育场顶端依次展开,极限轮椅运动员阿伦·福瑟灵厄姆从体育场一侧的17米陡坡俯冲而下,穿越象征数字“0”的圆环飞向天空,里约残奥会的大幕由此揭开。

开幕式表演以“心无边界”为主题,旨在向全世界传递残奥运动员的无穷能量。20xx年索契冬季残奥会单板滑雪铜牌得主、膝盖以下被截肢的美国影星艾米·珀迪与机器人手臂“斗舞”成为最大亮点,她不断完成机器人设计的高难度舞步,并使对手完全拜服在自己的舞技之下。4分多钟的现代舞表演,赢得全场8万多名观众阵阵掌声。

为让残奥运动员观看尽可能多的开幕式表演,代表团入场环节提前进行。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在伦敦残奥会女子轮椅击剑冠军荣静的引领下第32位出场。中国此前已连续三届获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数双第一,出征里约残奥会的这支代表团由4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07人,将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是中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的一次。

万众瞩目之下,在巴西五座城市及残奥会发源地进行传递后的残奥圣火冒雨抵达马拉卡纳体育场。最后一名火炬手、获得6枚残奥游泳金牌的巴西运动员克洛多瓦尔多·席尔瓦带着火炬来到主火炬台下面。即将到达终点,但高高的台阶却挡住轮椅的去路。停滞了片刻,眼前的台阶突然伸展开来,一条无障碍通道出现在眼前,席尔瓦用手驱动轮椅爬坡而上,成功点燃火炬。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3

北京时间3月4日晚8时,北京2024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

北京2024冬残奥会开幕式名称与核心内容为《生命的绽放》,旨在以质朴的情感和简约的编排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开幕式参演人员中有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以残疾人表演者为主要角色,展现更包容的社会。开幕式力求在温暖的情感中、浪漫的色彩里、动情的氛围间、无障碍的环境下,表达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开幕式上,雪容融也正式“接棒”冰墩墩,开启属于ta的“顶流打工人”人生。

不过很多人都没想到,开幕式上最让人“破防”的一瞬毫无征兆地发生在了最后一棒火炬手、视障运动员李端那将近一分钟探寻摸索火炬插入口的时刻。相信当现场以及荧幕前所有人看着李端数次摸索着想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大家一定都同时屏住呼吸、攥紧拳头,在心中默默为他加油鼓劲。

最终,在所有人的鼓励与掌声下,李端成功点燃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而现场那一声响彻全场的“加油”声,则令无数网友瞬间泪目,彻底破防。还有网友指出:这一幕不正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吗!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4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个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一扇亮丽的“中国窗口”。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首次大规模采用更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剂进行制冰……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在东方大国普及冰雪运动的宏大愿景,也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办奥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不仅考验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也承载着满足群众健康生活、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它的顺利筹办不仅助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也点燃了我们建设体育强国的万丈豪情;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最美集锦”,也是展现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舞台。

疫情之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正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深入人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我们要一鼓作气、善始善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各项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全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奥林匹克运动事业作出新贡献,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5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平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6

这一天,我坐上了时光飞船来到了2024年冬天的北京。这一年在这里要举办举世瞩目的冬奥会!

我欣喜的发现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相同的笑容。我看到北京的街道干净而又宽阔。路上车来车往。路旁的花草树木欣欣向荣,茂盛又蓬勃。高耸的大楼,繁华的街道,热情的人们,这一切都向世界展现着我的祖国日益强大和文明友善。我看到运动员们为了祖国的荣誉努力拼搏。志愿者们的友善和帮助让每一位来到中国的友人都感到温暖快乐。冬奥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我的祖国。此时此刻,我站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真的为我的祖国——中国感到自豪和骄傲!

当我在为冬奥会的举办欣喜的同时,我也高兴的发现这时的我已经十六岁了,我不仅个子长高了,也已经从一名小学生成为了一名高中生。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一所优秀的高中学习。我在这里认识了许多友善的新同学。我的梦想是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正在为了我的梦想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希望以后可以为我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傍晚的时候,我乘坐时光飞船回到了2015年。一天的未来之旅结束了,但我却更加期待未来的到来。我真心的祝福2024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圆满成功,我也相信七年后的我能通过努力实现我的梦想!

2024年,祖国冬奥加油!十六岁的自己加油!

残奥会开幕式心得篇7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龙抬头”,再启程!

今夜,残奥会的火种时隔14年再度点亮千年古都,续写“双奥之城”的荣耀;

今夜,“鸟巢”时隔12天再迎盛大聚会,20__年初的冰雪盛会终现生命绽放。

世界目光聚焦于此,灿烂星辉照耀前方。在冬残奥会精神的感召下,“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与“平等、参与、共享”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在此相融相汇,书写成一篇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动人故事。

鸟巢上空,夜空中星光闪烁。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也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出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从瑞典恩舍尔兹维克到韩国平昌,世界残疾人冰雪运动员宛如点点星光,在冬残奥会赛场实现生命价值,演绎人生精彩。

最终,画面定格在“20__中国北京”,北京冬残奥会如期而至。此后的9天赛期里,北京冬残奥会不仅将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残疾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平台,更将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英雄无言,热爱有声。

8名残健融合护旗手护送五星红旗入场,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及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视力残疾人们在仪式旗台两侧无伴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现场的听力残疾人们也用手语“演唱”国歌。

赤诚爱国心,浓浓家国情。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他们的赤子之情同样浓烈。这一刻,《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从他们炽热的心间流淌而出,成为中国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缩影。

不仅如此,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步入场内。本届冬残奥会,96名中国运动员将参加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运动员全部为业余选手,他们也成为广大残疾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生动写照。

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出现在一位盲人手中。不同于以往冬残奥会开幕式,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的展示方式,这枚小小的会徽“无形”却深深烙印在更多残疾人的心中。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梦想,此刻最小的会徽也以向世界发出“改变始于体育”的号召。

浪漫延续,希望长存,“大雪花”造型的火炬台再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身为最后一棒火炬手的盲人运动员李端,在火炬台前小心摸索着火炬接口,将“飞扬”火炬插入雪花火炬台,期间全场掌声雷动,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

这一刻,在鸟巢中央“微火”的映衬下冬残奥会开幕式更显温情。而无论是开幕式倒计时、文艺表演和点火瞬间,象征团结、友谊、共融的“同心圆”概念贯穿始终,也让关注着这场盛会的人不断感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文情怀。

如果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24节气倒计时、天上奔涌而落的黄河之水,在鸟巢上空绽放的“迎客松”烟花,尽显“中国式浪漫”;今夜,全部由残疾人参演的《同在蓝天下》,残健融合的舞者绘出一张绚丽笑脸,国家体育场则共同唱响生命的赞歌。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完美交接,背后是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运筹帷幄。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此后的短短12天内,北京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和运营、竞赛组织、疫情防控、赛事服务保障等方面顺利完成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最终,完美、感人的开幕式成为中国兑现这项庄严承诺的崭新起点。此后的9天时间内,来自五湖四海的冬残奥运动健儿汇聚于此,发扬拼搏精神、展现自强不息风貌,共同组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的拼图。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__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冬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确定性,而北京冬残奥会依然如期举行,这是中国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__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__年的23.9%。北京冬残奥会上,佩戴防伪追溯码的导盲犬和其他多项高技术助力残疾人的设施和服务,也都纷纷亮相。北京准备此次冬残奥会的细心周到完全不亚于此前的冬奥会,对履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丝不苟,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种自然的国际延伸。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这在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位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几次尝试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打气;当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这一幕令人动容。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历史已经镌刻下北京20__年冬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希望,它也将镌刻下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

北京冬奥会闭幕不到半月,璀璨的烟花再次点亮“鸟巢”上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充满希望、拼搏精神、自强风采和团结友谊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温暖的情感缓缓流淌,浪漫的色彩交相辉映,动情的氛围渐渐升腾……悠扬歌声和曼妙舞姿中,生命绽放的动人瞬间无不传递着坚毅勇敢的力量。改变始于体育,世界聚焦这一刻,我们期待之后的每一刻……

冬残奥运动员不畏艰难圆梦赛场,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星海。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在灿烂星辉中一一闪过。最终画面在“20__北京”定格,现场观众屏息凝神。

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项目的运动员承载着冲破阻碍、突破自我的梦想,从现场雪道疾驰而下。当冰壶脱离推杆,标线随之一格格推进。“10、9、8……3、2、1”,在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中,冰壶入垒,属于全球冬残奥运动员的激情盛会就要开启。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衬托下,46个参赛代表团踏雪道而来,憨态可掬的吉祥物“雪容融”和标兵志愿者热情舞蹈欢迎八方来宾。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也是女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冬残奥会。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也有初次参加残奥赛事的“00后”;有些来自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冰雪强国,也有些运动员的家乡气候炎热常年无雪。

“我练习滑雪已经5年了,最近3年都在参加正式比赛,冬残奥会是我最高的梦想舞台,为了来到这里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英国运动员亚历克斯曾遇意外,右腿不幸被截肢,在滑雪中,他找到了新的人生“赛道”。

尽管曾在生命中遭遇不幸,残奥运动员们仍自强不息,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排除万难终于登上冬残奥舞台,冰雪梦想照进现实。

伴随着熟悉的《歌唱祖国》乐曲,中国冬残奥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执鲜艳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队本次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这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的中国队是巨大的跨越和突破。从20__年初征冬残奥会,到20__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所有中国运动员不畏艰难,以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家门口创下新的奇迹。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说,他们将通过体育运动展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当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我们共同期待代表着勇气、毅力和不屈的冬残奥运动员,在未来9天的冬残奥赛场上,挥洒激情,展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风采。

历经9个比赛日,84个项目赛事,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在全球瞩目中落下帷幕。在本届冬残奥会赛场上,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温暖与感动。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与坚强,为世界注入了和平、温暖与积极的能量。

坚韧之花美丽绽放。老将毛忠武、于静勇挑重担,战胜岁月;“00后”小将郭雨洁、张梦秋奋力拼搏,展现中国青年风采;轮椅冰壶队员王海涛、闫卓等人克服险阻、成功卫冕……赛场上的残疾人运动员意气风发,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拼搏。他们坚信,没有与生俱来的荣光,便自己去创造辉煌。冬残奥赛场上一个个与命运不屈抗争的身影,书写出震撼人心的动人诗篇。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让那抹耀眼的中国红不断在赛场上冉冉升起。

友谊之声传递温情。冰球赛场外,中国队运动员与捷克队运动员握手互相致敬;残奥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站姿)比赛后,法国、挪威与加拿大代表团运动员紧紧相拥庆祝胜利。赛场上,他们奋力拼搏;赛场下,他们相互激励,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的舞台,同时也是全球残疾人交流共享、增进友谊的桥梁。而选手背后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也为运动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队外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被队员亲切地称为“老达”。在他的帮助下,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队员刘思彤说:“当你觉得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有团队支持你,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此外,残疾运动员与领滑员之间的默契,也同样书写着同赴赛场、共迎挑战的动人诗篇。这样的一幕幕,为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再添温馨。

服务保障温暖人心。在此次冬残奥会中,无障碍坐席、电梯、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同声传译、轮椅推送等细节处处可见,红十字aed一体机、常用辅助品急救包等保障护佑安全。除硬件设施外,北京冬残奥会赛场内外的志愿者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真诚的关心、温暖的笑容助力残疾人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让他们留下了关于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记忆。

此外,在疫情延宕反复、体育赛事饱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冬残奥会在此次赛事的疫情防控方面做出了积极示范。在坚持严格防疫标准的前提下,给予特殊人群特殊关怀:针对无法佩戴口罩的残疾人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针对需要使用唇语交流的,也可以短暂摘下口罩……这份丰硕的成果与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志愿者夜以继日的辛苦服务,也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工作人员笃志不倦的敬业精神。

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非凡卓越的盛会,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为残障人士追逐梦想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这既是北京冬残奥会的美好愿景,更是全世界的共同期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6篇《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