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教训,大家在写心得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事情的条理梳理好,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1
初夏,奶奶家的院子里飞来几只小燕子,啾啾直鸣,绕着屋檐飞来飞去。不几日便在屋檐下筑起了一个精致的巢。
妈妈说,燕子是吉祥的象征,它的到来象征着春天,象征着希望。“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唱的这首儿歌,不就是说小燕子的么。
看着飞来飞去忙忙碌碌的小燕子,我想起妈妈陪我读的故事《快乐王子》,童话中快乐王子生前住在与外界隔绝的无愁宫里,过着无忧无虑,富贵、欢乐的生活。
然而王子死了以后,变成雕像,来到了这个城市的上空,他的眼界得以开阔,他看到这个城市繁华的背后,生存着许多不幸的穷人。看见这个城市一切的丑恶和穷苦,善良的王子忍不住哭了。快乐王子不再快乐,他一直想为这个城市的穷人们做些什么,但由于他双脚被钉在高高的圆柱上,他动弹不得。小燕子的到来,使王子愿望得以实现,王子把自己宝石的双眼,黄金的'衣片都送给了穷苦的人,需要帮助的人,最后自己变得光秃秃的很难看。而小燕子为了实现王子的愿望,放弃了飞往南方过冬,成为了王子的眼睛,王子的信使,把生活的阳光送给了饥饿的孩子、读书的男子、卖火柴的小女孩,送给了他所能看见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也许,王子的金子是有限的,小燕子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们知道用自己有限的力量解救大众的苦难是杯水车薪,但是这丝毫阻止不了他们帮助人的决心。在帮助人的过程中,王子和小燕子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最后,王子的雕像破碎了,小燕子冻死了,一尊没有眼珠、失去金衣的塑像和一只冻死的燕子,他们外表虽丑陋,但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甚至甘愿牺牲自己,这种高尚的品德是美丽的。
我喜欢小燕子帮助快乐王子完成他的愿望的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喜欢快乐王子牺牲自己换取别人的快乐牺牲精神,这些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2
快乐王子是一个伟大的人,可敬的人,善良的人,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快乐王子为了他人而奉献自己这样的举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你要我也给他送一颗红宝石嘛?’‘诶,我现在没有红宝石了,’王子说。‘我就剩一对眼睛,他们是用珍奇的蓝宝石做的,请你去送一颗给他送去。’”王子想去帮助穷人,但他没有红宝石了。他只剩一对眼睛——是用珍奇的蓝宝石做的,快乐王子不惜失去一只眼睛去帮助别人,这是可敬的。
王子只剩下最后一只眼睛了!因为他认为没有什么比贫穷和苦难更不可思议的了,所以他不惜变成盲人也把最后一只眼睛用来帮助别人。这样无私的奉献是伟大的.,可敬的! 可如果没有小燕子就没有王子这么伟大的人,也就没有快乐王子这么伟大的举动! 如果小燕子不当王子的信差,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穷人收益。 小燕子为了王子和帮助穷人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小燕子明明可以飞到埃及活下来,可他却选择留下来陪着快乐王子;小燕子明明可以到下面更低的地方做个巢给自己遮风挡雨,可他却选择睡在王子的身边。因为它不想让做好事的人心凉。
我已深深的被小燕子和快乐王子感动,也使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像快乐王子和小燕子学习!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3
中国有一句古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充分的体现在了世界名著——《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最的历史小说之一。小说发生在1814年至1838年间的法国和意大利,当时年轻的水手唐泰斯淳朴善良,似乎拥有了一切的美好。然而一场灾难正等待着他。水手唐格拉尔觊觎他的船长位置,情敌费尔南对他嫉恨交加。两人控告他携带了囚禁在厄尔巴岛的拿破仑送给巴黎亲信的密件,当地的代理检察官为了自己的前途把唐泰斯定为在当时最危险的政治犯,投入紫杉堡监狱。在狱中,唐泰斯和法里亚神甫结成忘年交,神甫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唐泰斯,使唐泰斯精通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神甫临死前告诉了唐泰斯基督山岛上的藏宝地。神甫死后,唐泰斯的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假扮成神甫的尸体,让狱卒将他投入大海,然后他凭着过人的毅力和胆识从暴风雨和追捕中逃脱。他找到了基督山岛上的宝藏,随后以神秘的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出现在巴黎社交圈,开始了他残酷而正义的复仇。
俗话说“隐蔽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而基督山伯爵就是这样一个可怕的复仇者。唐泰斯逃离紫杉堡监狱,从海中起死回生的这一洗礼,使新的基督山伯爵诞生了,唐泰斯不再是那年轻淳朴、相信人世的美好和人性的良善的水手,而是在14年牢狱之灾后变成的冷酷无情、对人世充满仇恨,为达目的而学会了忍耐,等待的可怕的基督山伯爵。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复仇为生存动力的宛如撒旦化身的伯爵,他本性中惩恶扬善的正义感却丝毫不减。对葬送了那个善良水手唐泰斯的几个人,他的报复手段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而对于曾对他那可怜的老父亲进行过帮助的摩雷尔家却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救他们于水火中却不留姓名,以沉默的关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他得知仇人维勒福的天真善良的女儿瓦朗蒂娜与自己恩人摩雷尔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相爱的事情后,他是怎样不眠不休地忠实地守护着那被继母下毒的可怜的姑娘。当他不小心将维勒福可怜的小儿子爱德华卷入他的复仇计划之中,将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维勒福夫人自杀时,他又是多么地悔恨,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超越了报仇的权限。这些品质都是我们该学会的。基督山伯爵犹如一架精确而冰冷的复仇机器,对那些善良的人他犹如阳光般照拂着他们,他让瓦朗蒂娜和马克西米利安有情人终成眷属,他拯救了落难的东方公主海蒂并送上父亲般的关爱,他人性中的美并未在那暗无天日的14年间磨灭,而是愈加光辉夺目!
伯爵说过“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或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体验过不幸的人才能体会的快乐。我们必须体验过死的痛苦,才能体会到生的快乐……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就像伯爵说的那样,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将等待与希望融合在一起,学会等待让我们找到的方法将困难击败。充满希望,能让我们有了动力。在困难中生存下去,击败困难!也只有体验了失败才能让我们吸取教训,让成功更上一层楼!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4
我校倡导快乐教育,给每位老师赠送了一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此本书中,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将他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烦恼、思考、做法,写成了一个个小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快乐的教育。整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但却给大家总结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读起来感觉很朴实,但却很有深意。
在这本书里,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怎样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并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教育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旨在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为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们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们的信心会减弱,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让兴趣为快乐求知引路,但不要将兴趣与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相联系,要删除一些所谓的“无用”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有一点快乐的运动;要避免过度教育及过度学习,在儿童表现出疲倦之前功课就应该停止,因为硬塞的知识不仅不能为心智所吸收,反而会使人对书本知识感到厌倦。
同样,在这本书里,斯宾塞告诉我们教育者应该也是快乐的。他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同时还提出,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在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3、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
斯宾塞的教育方法与我国传统教育中采用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无视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它注重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注重孩子的兴趣所在,更注重调动孩子的内在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更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更适应新课改需要,对今天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学校让每位教师认真研读这本快乐教育的著作,是希望滁小的每一位教师要努力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这样,滁小的每一位学生才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成为快乐的学生。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5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说,书是我快乐的源泉!
还在我咿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带着我一起读书,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就享受着读书带给我的无穷快乐。卖火柴的小女孩,愚蠢的皇帝,狡猾的狐狸……这些书中角色都让我记忆犹新。
渐渐的,我开始不满足于读寓言和童话故事了。于是,四大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少年读史记》等历史文学,或如《二战全史》、《坦克与装甲车》等军事读物开始出现在我的书架上。
因为读的书多了,班上总有同学找我探讨各类问题,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这让我十分欣喜,读书也变得更加认真了。
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比砖头还要厚的《二战全史》,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军事类书籍,于是我抛弃了爱看的动画片,爱不释手地捧着它,旁若无鹜的沉浸其中,结果不到两天时间,我就把它看完了。在读有些书时,我甚至能把书中的内容转化成一个个画面,通过作者细腻而生动的文字,我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书中星球自由自在的翱翔!
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能轻信他人的阿谀奉承,就算是真的值得被夸奖,也不能骄傲自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应当要像保尔柯察金一样积极进取、顽强勇敢、热爱生活、永不退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带我领略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携我穿越千年了解精彩的人文历史,载我上天入地多维度感受奥妙有趣的科学知识……
就这样,我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在未来,我也愿一直与书为伴!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6
每到晨读、早自习和学校专门为学生安排的午间读书时间,我都会和学生一起享受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虽然我们都是些普通人,但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那些在求知的道路上正在蓬勃生长的人。我们的学生,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总是感染者我们。
而作为语文老师,自己又无可避免的要与许多经典名著打交道,要引导自己的学生也爱上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由此可见,在学校,在学生中开展名著阅读何其重要。
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激发学生永久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我觉得教师有一桶水远远不够,一定要找到水源,要开凿泉眼,有了源头活水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和铺路石。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自己先要为学生带个好头。在每天的下午上课前的读书时间,我总是争取早来一会儿,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认真阅读,记读书笔记,并定期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情况,对于一些自己认为非常好的书籍、文章等,我还会读给同学们听。每周的班会时间,我会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在班级里展示,并把摘抄的优美句段和学生一同鉴赏,积累背诵。我还同学生一起举行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竞赛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身教重于言教,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开始向我借书,有的把自己买的书带到了学校,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从此,我们师生一起阅读,共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初步培养起来了。
我喜欢读书其实是从很小就开始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所以起初所读的书主要是与历史故事有关的书籍为多。而自己又好静,既不喜欢运动,又不太爱参加活动,所以当年上师范时当别人去逛街、跳舞、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特别无聊,于是后来我就走进了图书馆。慢慢地去图书馆成了我的习惯,后来周末又经常去逛书店,就这样买了好多书,也读了不少书。当了语文老师之后,由于突然之间有很多琐碎的工作,所以有一段时间一直没看书。
而且上学时看的东西,似乎又跟中学的语文教学有些距离,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在每个星期留出一节课,讲讲我求学时读的那些书。就这样最初的“专题阅读课”诞生了。刚开始的时候上这节课的内容,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爱好,而且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比较少,太过随心所欲。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发现同学们对此比较感兴趣,也使得语文课堂多了一份活力,而且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来我就慢慢地对这节课有了些规划,一般情况下,我把“专题阅读课”分为三个方面:“主题性阅读” “人物专题阅读”和“书本专题阅读”。
同学们刚上中学时,在七年级我就先安排主题性阅读,例如“亲情是金”、“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主题。这些阅读,主要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挑选一些好的文章,在课堂里一起阅读。每个主题阅读完之后,同学们再结合写作,写了一些读后感和作文。对一些优秀的文章我通过在班级张贴或者传到网上的方式,进行宣传,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在八年级时,我们的专题阅读课主要转入“人物专题阅读”。重点阅读的人物有:《无腿巨人——约翰·库堤斯》、《传奇人物——海明威》、《生命的硬度——史铁生》、《文坛奇才——苏东坡》、《科学巨人——霍金》等。这些人物的选择,我主要围绕一个“励志”的主题。另外,以往我在讲人物专题的时候,太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性很强的东西,这样学生听过之后,除了一点印象之外,其它也没留下什么。所以,这次我在讲到一个人物时,还稍微深入涉及了这个人物的一些作品。比如在讲到史铁生时,我和学生一起读了《我与地坛》和《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的一些文章;比如在讲到海明威时,我和学生一起读了《老人与海》;比如在讲到苏东坡时,我还让同学们背了苏东坡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如:《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惠崇春江晚景》等等。每一个专题结束之后,我都让学生进行读书摘录和写感受文章,我自己也会写一篇感受文章。这种人物、文章、作品相结合的阅读内容和读、摘、写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对学生进步帮助比较明显。
我读书我快乐读书心得篇7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十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