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观后感是对电影创作者的一种尊重和致敬,我们在书写观后感中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对电影的赞赏和批评,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好故事观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故事观后感篇1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名为《三袋米》的影片,我被片中那位母亲伟大的母爱深深的感动了,令至今难以忘怀。
?三袋米》主要讲的是:一个村子的稻子连续遭遇稻瘟病,庄稼歉收。一位身患疾病的母亲,含辛茹苦地供儿子读书。当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后,学校规定每月要交30斤大米,在目睹母亲遭遇逼债的窘况下,懂事的儿子撕了录取通知书,决意打工养家,被母亲一巴掌打到了学校,同时,母亲瞒着儿子和乡亲,天没亮,就到很远很远的城镇讨饭,夜深才回家,路上遭狗咬,被人嘲笑,饥餐渴饮,她将讨来的米送到学校食堂,因为是杂米,不知道内情的学校勉强收了两袋后,第三袋再也不收了。母亲无奈,跪在地上哭着说出了真相,震惊了学校领导,也震惊了偶遇母亲讨米的乡亲们,大家纷纷出手援救,彻底中止了母亲的讨饭路。毕业典礼上,食堂师傅讲述了三袋米的故事,母亲的故事让台上台下的师生感动得流泪,校长将母亲搀上台,儿子才知讨饭供儿子上大学的母亲正是自己的母亲。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母爱是伟大的,一个母亲可以为了孩子放下尊严去讨饭供孩子上学,这期间受的苦,别人的嘲笑,省吃俭用,又有谁知道。不像现在,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我们在蜜罐里长大,不会像他们以前一样那么穷苦,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把我们当成心肝宝贝,我们还可以坐在明亮又宽敞的教室里读书,我们的生活无忧无虑。但我们不是时常还和父母发脾气,嫌父母唠叨。但仔细想一想,这样其实是很不应该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就算是骂我们、打我们,那也是为了教育我们呀!有的孩子甚至和爸爸妈妈发生点矛盾就轻生了,他们没有想过爸爸妈妈将他们养大是多么不容易,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希望,他们不知道他们一旦走了会给爸爸妈妈带来多大的伤痛!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父母是最爱我们的,我们也得要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那么辛苦,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他们!
好故事观后感篇2
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讲述了一条名叫“八公”的狗,流落街头后在车站偶遇音乐教授,彼此“一见钟情”。“八公”在教授去世后,拒绝教授女儿所安顿的舒适生活,心甘情愿从此流落街头,十年如一日,天天守候在车站等候教授归来,一直到死去……
相信每一个曾经经历过欺骗和背叛的人,都会对“八公”的忠诚而感动不已,我也不例外。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一个对宠物素无好感的男人,竟然会为一只狗的故事而流泪……我想是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忠诚”愈加难能可贵,因此才会显得如此的美好感人。
“八公”让我哭,是因为忠诚这一质朴的情感和片中男主人公教授的钢琴声一样深深打动了我心,“八公” 的身影和教授的琴声与我内心深处对“忠诚”的企盼产生了共鸣。
但感动之后,静下心来回味之时,却又是另一种感悟。
如果“八公”不是条狗,“八公”是个女人,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看?你是否还会和电影里那个曾经试图劝“八公”不要再等待教授的男子一样,看着“痴情”等待的“八公”,感慨万千地说“好吧、好吧,我想也许你做得对”?儿那个安静的小镇是否也会为这样的痴情女而在车站门口给她立个雕像?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末的美国,如果有一个女人在他的爱人逝去后十年如一日,天天去车站等待她的丈夫归来,那人们会怎么看这样如“八公”一样忠诚的女子?或者再人性化一点,不需要天天去车站等,只是因为对前夫的爱而守寡终生,这样的故事还会和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样感动你吗?还会引起你如此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吗?
我想在美国,人们多半会抱着关心和同情的心态劝这个女子去做心理治疗,寻找新的生活,而不会为她树碑立传。
而在中国,如果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那国人对于这样的“忠诚”,社会是有其固定的评价及表彰模式的,那就是立“贞节牌坊”。
而如果是现在,那我想至少应该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吧。
由此想到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在视自由为人性人权之本的美国,人们在寻找着儒家文化里的“忠诚”;而受儒家文化中“忠诚”理念熏陶了数千年的中国人,在向往“自由”。但无论是“忠诚”还是“自由”,都不能违反一些最基本的人性。
想到这里,不仅自己也要笑了,因为“八公”是条狗,为什么要拿人和狗去做比较呢?
还是喜欢“八公”,因为它是条忠犬。
?篇八: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观后感】
好故事观后感篇3
雷锋,一个在我心中既模糊又清晰,既是英雄又是普通的平凡人,在老师、家长的口中经常提起的高大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不断成长,但始终轮廓模糊,直到我读完《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一个清晰的英雄形象才真正烙进我的心中。
雷锋出生在旧社会,刚出生的他,生活贫苦,在抗日战争中,这位令所有人都仰慕的人民英雄的爸爸、爷爷、哥哥、弟弟和妈妈都相继去世了。被寄送到六奶奶家的小雷锋是雷家的幸存者,那年小雷锋才整整7岁,旧社会便弄得他家破人亡,这在年仅7岁、刚刚懂事的小雷锋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一道深深的大口子。解放后,小雷锋便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雷锋虽然年纪轻轻,可是,他的经历却是没有一个年轻人经历过的。
“刀不磨要生绣,人不学要落后”是雷锋的口头禅。雷锋最欣赏的立志格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平凡的伟大,我觉得一个普通人,做一辈子对他人有益的普通事,对国家有益的平凡事才是我们普通人活着的意义。爸爸曾对我说:社会上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生活和工作重心,作为一名学生,我的任务就是学习好文化知识,将来长大后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像雷锋叔叔一样,为人民而活、为国家而活。
好故事观后感篇4
雷锋,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雷锋,一个代代传诵的名字。雷锋,一个平凡人的名字。雷锋,一颗平凡岗位上的螺丝钉。
雷锋,是一个令人敬仰不能忘怀的名字,他的事迹代代传诵。雷锋,是一个勤俭节俭的人,他的袜子补了千百回。雷锋,更是一个热心奉献的人,有求必应是他的处事风格。
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他的乐于奉献、勤俭节俭的优良作风!
好故事观后感篇5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名叫《革命英雄的故事》书,书里记载了许多关于革命英雄的故事,其中关于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深受感触。
故事是这样的的:1945年八月初的一天,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了冲锋。突然,敌人一阵机枪横着扫过,让战士们不敢抬起头。原来,桥上修了一座十分巧妙的暗堡。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经批准后董存瑞就火速前进。
突然,董存瑞扑倒了,原来他腿部中了子弹,他忍痛跳下河里。跳下河后他把炸药放在桥墩上,可是一连好几次都滑了下来,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到暗堡,怎么办呢?眼看战友们在机枪的扫射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在这紧急时刻,董存瑞毅然用左手托起了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底,从容的拉开了导火索,高呼:“同志们,为了战争的胜利冲啊!”导火索冒着白烟急速的烧向炸药包,董存瑞泰然自若,坚定的站在那里纹丝不动,随着轰的一声,敌人的暗堡被炸的粉身碎骨,董存瑞也牺牲了。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知道董存瑞的牺牲是光荣的,他是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着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一定要学习他的那种伟大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自私自利,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后,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会多为他人着想,多为集体着想。比如:在学校要认真值日,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家要多体谅父母,适当干些家务如倒垃圾等。我觉得红色经典丛书很有教育意义,我会努力向革命英雄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