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7篇

时间:2024-03-22 作者:betray

体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会写的一种书面材料,体会一定要着重表达个人情感才行,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7篇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1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我说的决不夸张哦。那就听我细细道来。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当然了,我还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议大家都应该去看看这本书!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2

对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素质是很重要的,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当我接触了这本书后,心中发出深深的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异乎寻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献身这一崇高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知识,有意识地,不断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从而使他的教改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改的范畴。那么,他又是如何改变他们、转化他们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

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书生老师那深邃的哲学气质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3

缘于朋友的推荐,我阅读了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活着》,作者余华被誉为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查尔斯·狄更斯。我因为好奇翻开这本书,却因为它的内容而被深深吸引,我因福贵的快乐而快乐,因福贵的悲伤而悲伤,当看到“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掉了下来。

福贵的一生太苦了,尽管他年轻时享受过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后来所经历的苦难却也是非比寻常。从他输光了所有家产并经历了一段萎靡不振的日子后,他开始学着面对生活。就在他开始习惯穿粗布衣裳、吃野菜的日子时,因母亲病倒到镇上去请医生而被抓了壮丁。幸运的是他总算没有在战争中死去,从死人堆里捡回来一条命的福贵辗转回到亲人身边,但贫穷、饥饿、疾病、死亡接踵而来,儿子、女儿、老婆、女婿、外孙一个接一个离他而去。最终,他只能与老牛相依为命,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老黑奴一样,同样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福贵就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讲述着自己的人生,这让我想到了身边一位年长的老总。他说他认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是儿时的米汤水,因为在那个年代没有被饿死已是一种幸运,当饥饿难耐的时候,一碗哪怕只有几颗米煮就的米汤水便是人间美味。年幼时的苦难让他一度无法释怀,他说他以前每讲述一次都会忍不住掉眼泪,但是,他说他现在可以笑着讲完这段经历了。是的,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痛。不仅如此,就连我们的生命也终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中,福贵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

既是尘埃,那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特别是像福贵这样苦难的人生,是不是倒不如死了来得快活?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天,昨天上午在养老院做义工,看到这些老人,有的全身瘫痪、有的半身瘫痪、有的疾病缠身,当然也有八十九十岁仍健在的,对于这些老人而言,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有人说,没有质量的人生,毋宁死。但当真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可以风清云淡?也许真的只有当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这样看来,活着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至于他活着的意义是不是你认同的意义,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4

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之大我想应该所有人都知道吧。

还记得曾经的自己是多么地厌倦读书,很少会坐在桌前去细细品位一本书集,既便偶尔拿一本书来看看,也只是随手翻一下,没有耐性去细品书中的精华所在。而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便会出去玩,不是逛街就是在家里听音乐、打游戏等,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但时间一久便觉得这些娱乐项目及其的无聊。于是,便站在窗前呆呆的望着外面的世界,目光呆滞,心里空洞洞的,像《西游记》里的无底洞一样,我不知到该干点什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妈妈一起去书店买复习材料。当看到别人那么专注看书时,便被他们那种专注的神情所打动,也随便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书里的故事真有意思,看看就忘了时间。过了一会,妈妈便走过来,对我说:“这本书我买给你吧。”于是,打这以后,我便喜欢上了看书。在随着读书量的增加,我越来越发现读书的好处,它不仅可以缓解自己的心情,也可以让自己学到一些鲜新的知识。在书的海洋里,我仿佛是那孤独的一艘小船,永远达不到彼岸。

一开始我只看一些像《三重门》这样的小说,但后来我发现这方面的书看多了,是不是有点乏味了呢?应该换一个项目的书来读读。但是最终也没有买别的方面的书籍来读。还是买了这方面的书籍,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不同的书给人带来和收获往往是不同的。可以多读一些各种类别的书籍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并且可以增加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

读书,现在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每天都必然有一段时间用来读书,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读书可以缓解自己的心情;在心情烦噪的时候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情不在那么烦噪,让自己的心情随着读书变得心平气和,总之,读书给一个人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爱书。书是我忠实的朋友!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5

在拜读了《为真学而教》这本书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做好调查,以学定教。

做到以下三个不教:

学生已经会的不教;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

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只有做到了这三个不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学习,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多学。

二、把讲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在现在课堂里,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摸索、体会去理解新知。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深化。

三、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待。往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住,这可能正是他们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刻,这种思维结果会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师启发得当,全班同学也会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在无意识的情境中给学生创设有意识的思考环境。等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在学习上,过程和答案同等重要。

四、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梳理。

以往的课堂,我们只是让学生做好“听”的角色就行了,认为你听好了自然就学会了,但现实与愿望总是有差距,总有那么多的学生看似一个很好的听众,却学不会老师所教的知识。经过“少教多学”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在做好上面几点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梳理学过的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要比老师去总结效果好的多。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实现为真学而教,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学的愉快,让老师教的轻松。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6

寒假,我读了《老人与海》,这本让厄尼斯特.海明威戴上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书,它发人深省,让我受益匪浅。

?老人与海》主要描绘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胡老渔夫,独自一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与一条旗鱼缠斗,用了两天两夜才将其捕获,但在其返程时,鱼血引来了鲨鱼,没有武器与帮手的老人虽然努力驱赶,与鲨鱼殊死搏斗,结果老人的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全书虽然只有120页,两万七千个单词,看上去简单的小说,却成为了文学上的经典。

合上书,我心中思绪万千,惊叹于老人顽强的意志力与坚定不移的精神。我想,这就是他能捕鱼成功的因素吧。

但当我再次翻开书,却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贯穿全书的是这么一句话“他的希望和自信从未消失。”哦,《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是那洋溢在纸面上的永不认输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老人孤单时,这种精神让他与手对话,和鱼做朋友;在老人捕鱼遭遇困难时,这种精神支撑着他熬过漫漫长夜;在老人手无寸铁,碰上鲨鱼时,这种精神使他举起船桨,与鲨鱼搏斗……。不论处境多么艰巨,老人总能为自己找到快乐的事;不论有什么困难,老人总能重新站起来,勇敢面对;不论自己情况有多糟糕,老人总能保持自信,不去逃避。

老人从未放弃过,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就会一直为其奋斗,他的希望和自信从未消失!多么令人敬佩的精神,自信、坚定、顽强、乐观,足以使任何人成功。

再想想我自己,比起老人,我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就怨声载到;妈妈让干点家务活,就会闷闷不乐;测试成绩不理想,就垂头丧气。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了生气,非常烦躁。这就是我们成长中遇到的烦脑、困难,我们不能逃避,要勇于面对。

?老人与海》赞颂了哪怕一无所获,也永不屈服的奋斗精神,提倡永不言败的乐观思想。我们应该学习老人不放弃、不屈服的品质,任何时候都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读书日心得体会800字篇7

巴尔扎克的书是喜欢读的,总感觉巴君描绘的近200年前法国社会形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相似。《贝姨》说的是政府高级官员与成功商人有着找情人的共同爱好,他们是儿女亲家却总是喜欢上同一个情人,他们的“竞争”不免在嫉愤中产生明争与暗斗,却都被情人玩于股掌榨干血汗。

贝姨这种底层小人物出于妒忌心将全部的心思用来祸害他嫉妒的人。文学总是要戏剧化一些,将社会百态凝聚到一个家庭和关联的几个人物中进行演绎,小说中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在当今的社会依然是常见,不必为此有太多的感言。

政府高级官员于洛局长对待家人其实也是爱的,不过却是虚情假意全没有家庭的责任,家中已经衰败不堪,但却将巨资给情人营造安乐窝,女儿的嫁妆没有着落,却将钱为情人添置华丽的衣裙。一个属下小职员故意让他的太太勾引局长,他的目的不过是想升职,这个猥琐的男人达到了他的目的,于洛局长通过权力提拔了他做副科长。

小职员的“性_”行为其实是一个古今中外常见的事情,然后小职员索取的只是升职,没有要求有经济上的利益输送。当于洛局长经济上陷入困顿,都没有钱给夫人作为生活费,局长没有大肆__,没有收受他人的经济_,而是将自己的工资去抵押贷款。包养_属于私德问题,可以说于洛局长始终坚守了公共道德的底线,很少毁坏公共利益。

于洛元帅是个拿破仑时代的荣誉军人,他弟弟于洛局长在外面做的荒唐事他没有指责,容忍弟弟在外面包养_,容忍弟弟不顾妻子以及家庭生活,只是尽量帮助于洛太太度过艰难。当于洛元帅听到他的弟弟_了_,认为辱没了家族的荣誉,变卖房产要替弟弟归还,精神迅速崩溃,为此羞愧而死。于洛元帅之死让我感到震撼,一个人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肯让他受到一点毁伤。

_官员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性关系的官方媒体报道不绝于耳,当今政府官员落马多与_有关,涉及_、_的金额动辄以千万计,这些人不仅仅不顾及私德,他们侵犯了公共的利益损害了公德,他们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规定,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可是有哪个落马的官员会将法律当一回事?

在他们的心中又哪有什么公共道德的底线?更无须遑论个人的私德。中国是世界上少有保留死刑的国家,涉及死刑的罪名曾经将近百个,当法律失去尊严严刑苛法像老虎没有了爪牙,做假钞的人会认真将真币上“造_者判死刑”的字样刻在_的模板上。

对_行为各种官方文件一再严令,新的领导上任民众似乎看到了一点治理的希望,但是如果连基本法律都得不到尊重,我们很难指望治腐有持久的成效,也无法指望社会公德得到官员们的尊重,更无法指望社会进化到官员们像于洛元帅那样严守个人私德,视个人荣誉为生命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