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营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4-02-03 作者:betray

当今社会,人们越发重视内在修养,写好一篇心得体会能更好地提升自我,我们的思维能力会在写体会的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冬令营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冬令营心得体会8篇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1

盼望的春天早已到来,在这个漫长而又特殊的寒假里,虽然我没有好好地打雪仗,整天还有一大堆的学习任务等着我。但过年前的那次活动,我仍然不能忘记!

那天是农历小年的第二天,妈妈终于要带我参加冬令营活动了,真是太好了!

受天力妈妈的邀请,我和妈妈一起去了白洋基地,和那边的留守儿童以及从常州过来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了这次的冬令营。

早上8点多,我和妈妈就去了白洋基地,到达之后,志愿者汪老师就开始细心为我们辅导寒假作业。妈妈也是志愿者,帮着挂广告和灯笼。上午11点左右,常州的小朋友就到了,我们作为小主人热情地迎接他们的到来,很快我们在两位教官的安排下结队,还玩起了游戏。

吃过中午的自助餐后,我们安安静静地听着公益慈善讲座,我明白了,原来做慈善不一定要捐多少钱,要有爱心,要从小事做起。我最喜欢的还是下午的打糍粑、酿甜米酒和炒粉圆子,又有吃又有喝,我都舍不得回去了!。

第二天,我们在杏花村和平天湖举行了研学活动。老师和志愿者带着大家游了千载诗人地的杏花村。沿着弯弯曲曲的文化长廊,欣赏着墙壁上那像活了一样的画像,舒服极了!

来到了作为全国最佳赏月处之一的平天湖莲花台,一下子就被她景色的迷住了。现在虽是寒冬腊月,这里却阳光明媚,莲花台就像一朵大莲花睡在湖中,远处就是高高的望华楼了。

爬到山顶,终于登上望华楼。虽然还没有对游客开放,但能和许多好朋友一起爬爬山,看看风景也不错。冬令营不就是让我们在活动中交朋友、学知识、锻炼身体嘛!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2

说起今年冬天的冬令营,说真的,受益匪浅。当然,一开始接触到美国的“新生活”时,内心还是非常胆小,不敢轻易接受的。新的学校,新的同学,还有与黄色人种不一样的新面孔,换做是任何一个人也会像我这样吧。不过慢慢的,自己也就适应了过来,适应了上述的种种问题,心开始变得“大胆”起来,尝试着与同学说话,上课开始回答问题,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有些自己也尝试着去做。你会发现“乐亦在其中矣”。

再来说一下与寄宿家庭的相处时发生的事情吧。初进寄宿家庭的门的时候,嗯,真的是表现出来的'全是害羞(内向),害羞,再害羞……美妈问什么,我也就点头或摇头示意,当然,跟他们熟了以后就好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美妈居然请很多人去吃pizza,来让我认识更多的人。说实话,当时我真的是被吓坏了。我的天,就我这性格还出去认识人!吃的时候我全程安静,还好旁边有一个自称比我小的j同学跟我聊天,来缓解尴尬。当然,也不是没认识几个人啦,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欠佳无法与他们交流罢了(说白了,还是因为自己内向)。

通过这次冬令营,我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改的最大一个毛病,即注意在认识某人、去到某个新地方的时候,自己一定不要害羞,要勇于表达自己,介绍自己。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3

现在是寒假。很多学生报名参加了冬令营,对吗?我也不例外。我报名参加了滑雪冬令营。所以这几天一直在练习滑雪,也有一些进步。

我们去的延庆石京龙滑雪场分为三个部分:两条主要道路,一条用于我们的训练,另一条用于游客,以及一条高级道路和一条中间道路。

起初,我们不习惯滑雪设备。滑雪服又厚又宽,有点像宇航服。虽然他们保暖,但不方便锻炼。然而,滑雪鞋很硬,当它们在砖头上行走时,会发出很大的噪音。戴上之后就不能蹲了。但是,我觉得单板滑雪是最讨厌的。带着它走在雪地上,有种退一步两步的感觉。

终于到了小学路,老师和我们拖着光纤来到坡顶。我转头看了一眼游客的主要道路,看到许多人四肢伸开地倒下。我不禁吓了一跳,心想:滑雪真的那么难吗?老师教我们刹车和滑雪后,我们从坡顶滑了下来。虽然老师教我们滑冰,但我还是很不放心,怕摔倒或者撞到别人。所以我滑的很慢,有时候会走几步,小心翼翼的跟着队伍走。过了一两分钟,我们终于来到了坡底,但这一两分钟在我看来好像长达几个世纪。我的心像石头一样往下掉,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现在我意识到滑雪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

第二次来到坡顶的时候,我决定勇敢一点,和队伍一起冲下去。这一次,我感觉到风吹过我的脸,有一种凉爽的快感。旁边的风景,像电影快进,只出现在我眼前,很快就消失了。呼,太酷了,我赶紧冲到坡底。现在我再也不怕滑雪了!

两天后,我又去了中道。中间道路比一级道路更高更陡,几乎形成30度角。然而,只要我掌握了滑雪技巧,没有什么能打败我。我会继续练习滑雪,争取以后走上坡路!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4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磕磕绊绊,一幕幕……相信都有值得我们回忆留恋的事吧!不经意间闭上双眸,那些难忘的事总会如潮水般涌进我的脑海中,使我终生难忘!

“轰隆——轰隆——”坦克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到处尘土飞扬。同学们发出惊叹的声音,双手遮住口鼻和眼睛,在坦克上四处张望。猜猜我们这些小战士们在干什么呢?告诉你吧!这个寒假,我们穿上军装,来到了黄埔青少年军校参加军训冬令营。别看我们来这里净是玩乐旅游,其实不然,在军校穿上军装就再也不是家中的小公主了,我们必须忘掉自己的一切。我们只需要服从,必须服从,绝对服从,对教官的一切命令没有任何异议。

每天我们准时六点二十分起床,井井有条地整理好内务,整齐地在训练场中集合排队,开始了一天中的魔鬼训练。首先第一个内容是稍息与立正,双手合并紧贴大腿外侧,抬头挺胸,双脚呈现出60度。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态,是一切队列的基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句话使我在漫长的立正中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也正是这看似简单的立正不仅端正了我们的姿态,也磨练了我们的毅力。接着,我们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军舰、坦克、战斗机模型等……教官详细地位我们介绍并讲解军舰,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在这几天里,我们还有幸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度,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参观中,《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名人展》位于展厅的一楼。众所周知,广东是名主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和武装斗争的中心地区,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其知己故友亦有不少是广东人。他们反抗清朝的残暴统治,实践自己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在军训这几天里,我们不仅打了两次激烈的野战还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走近军校大门,“陆军军官学校”的醒目牌匾赫然跃入眼帘,他和矗立两旁的士兵岗亭一起,让我们这些参观者立刻感受到一种军旅特有的庄重与威严,再看看校门口左右两面围墙上用毛笔书写的一代伟人——国父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目标尚未实现,病榻上弥留之际的他给满目疮痍的故国和多灾多难的同胞留下了最后的遗言,给中华民族寄予最激越也最沉重的声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就可以想象出这所军校创办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肩负的特殊使命,鼓舞而又不失力量,给死者以安慰,生者以使命!

这次难忘一生的冬令营,或给以我们开心,或给以我们难过,或给以我们勇敢,让我们不离不弃,团结互助!我们感恩教官给予了我们的磨练与坚强,更感恩这次冬令营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痕迹!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5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白驹过隙间,高一的寒假已经过去。在这个假期中,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冬令营活动。追随冬的脚步,我们踏上了去往冬令营的征程。

满怀着欣喜与希冀,我们在学校集结,乘上了去往营地的大巴。玻璃窗上的水汽晕染了我的视线,相对于车外的严寒,车内的我们打得火热,一路上欢歌笑语。终于到了我们的大本营。高大的建筑在白雪的映照下,蓝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整理好队形,我们等待着分配住房。有序地吃完午饭,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项目——滑雪

领了又大又沉的滑雪用具,望着高高的山顶,我欲哭无泪。我连拖带拽,终与登上了山顶。经过指导,我们终于要开始滑雪了。站在山顶,我的心里闪过了一丝恐惧。呼呼的风推动速度的加快,几位前行者的失败,使我更加不安。但是在伙伴的鼓励下,我决定尝试。于是按捺住紧张的心情,我滑了下去。风从耳边呼啸,急速的快感使我领略了运动的魅力。在速度的巅峰,你会感到超脱一切的存在。在茫茫的大地中,好像只剩下雪,风与你。当然我也没有避免失败的厄运。尽兴后,我们开了一个盛大的晚会。虽然没有什么特效和大牌,可是在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下,我们玩的都很开心,场面也很火爆。一些特别的小明星也来给我们助兴。晚会的娱乐大餐过后,我们又迎来了学长们献上的精神大餐。学长们谈论着他们的的亲身经验和我们一起畅想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的一天,就这结束了。

第二天上午的爬山拉练是冬令营的最后一项。头上是蓝蓝的天空,脚下是撕碎的云朵般的雪。踏上过脚踝的雪,走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将自身交予纯白的世界。眼镜上头发上都冻了霜,用树枝在雪地上涂鸦,玩笑般地在大山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在山顶上我们的笑脸映刻在相机中。我们下山时路程越发艰辛,同学们也提高了注意力,不再如上山时那般闲适。但是我们手牵着手,步伐越加稳健。这次爬山不光锻炼了我们的体魄而且更加强了团队互助的精神。

在不舍和留恋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的路途。虽然冬令营的时间很短,但是留给我的思绪却不少。我相信这次冬令营将会是我难忘的记忆,永远印在我记忆的天空中。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6

昨天刚结束北京之旅,我们今天早上5点开始了回家的旅程。虽然北大昌平校区条件没有家里好,但是学生的心情一点都不受影响。毕竟比起满载而归的知识回国,什么是艰苦的环境?

其他科目的奥运课情况我不了解,这里只能说说化学课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的岳教授,北京大学的教授和段教授这几天都在给我们讲课(按上课顺序)。

前两天是岳教的。虽然这部分我们在学校已经学过了,但岳老师的课程就是带领我们去探索细节,让我们对这部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边江老师教了三天、四天或两天元素化学。卞老师讲得幽默风趣,经常从生活和学术界的一些趣事引出知识点。听他讲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享受到元素的盛宴。元素化学有大量的学习,不是两天就能学完的。不过卞老师从思维的高度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相信后续的学习会轻松一些。

最后三天是段教的。结构化学——节的老师是国内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我们都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段老师上课总是用例题启发我们思考,引出知识点。通过学习他的课程,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能力。

每天晚上自习班都会有清北的学长陪同。他们要么给我们讲解例子,要么给我们讲学习方法和校园生活,要么给我们答疑解惑,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这次冬令营中,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化学课上表现很好。我们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探索和讨论是最积极的。所以也得到了教授的表扬和其他学校老师同学的关注,没有给一中丢脸。回答其他学校的学生的问题往往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可以互相促进,但更让我们惊讶的是,教授有时会主动和我们聊天。从学习,到气候,到家乡的文化——,可以看出教授们也很喜欢我们。

这些天,你每天都能听到教授和学长谈论一个问题。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看法。首先,从最功利的`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在竞赛中获奖,就可以申请好大学自主招生。但竞争的魅力远非如此。对我来说,参加化学竞赛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体验寻找知识过程中的汗水和欢笑。我宁愿把它当成学习和生活的调剂,也不愿意把它当成选修课。

在化学竞赛中学习一年后,我们已经能够从小萌纽轻松地解决问题,这只能抓住老板们的大腿,我们不禁感受到巨大的变化。希望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我们高二竞赛班的同学们继续努力,在这个暑假里再创佳绩!也希望高一有余力的同学多学习化学,积极参加化学探究活动,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谢谢大家。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7

今天早上,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背着一个小包,一路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上了去高淳冬令营的大巴。

在车上,老师先把我们分成雪豹、猎鹰、狼、虎四个队。我很荣幸成为狼队队长。然后同学们互相介绍,有说有笑的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高淳陶瓷厂——。

导游先给我们看了各种陶瓷作品,然后开始diy陶瓷作品。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两张白泥,然后一边讲解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一边熟练地演示,不一会儿就做好了花瓶。此时,学生们渴望尝试,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

我像老师一样扯下一块白泥。第一次见到白泥,我哆嗦了一下:好冷啊!我不顾寒冷,把白泥搓成圆形,然后用手掌压扁,扯下一块白泥,搓成长条,再沿着底座边缘缠绕。这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反复几次才成功。虽然没有老师的作文/好看,但是我的心是交叉的。

最有意思的项目绝对是下午烤红薯。我负责提前把老师藏起来的红薯挖出来,把沙子犁硬。过了一会儿,我找到一个包,打开了。哇!都是红薯!我兴奋地直奔营地。

我们先把红薯放进坑里,带了一把树枝,点着了火,给红薯盖上了火被。我们不停地添柴火,天空升起浓烟。我不小心站在下风处,因为烟味睁不开眼睛。我揉揉眼睛,捂住口鼻,不停地说:“这是天然催泪瓦斯。”熊熊大火立即燃烧起来。大约半小时后,我们停止添加木柴。过了一会儿,刚才的火变成了一堆灰烬。我们用树枝从一堆灰中找出红薯,烤红薯的味道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们烤好的`红薯,抬头看到我们的队友都变成了小花猫,哈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的心甜如蜜。

这真是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冬令营。

冬令营心得体会篇8

这次冬令营,参加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机会体验普通美国高中的学习生活,让自己能够在去之前先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

整个冬令营期间,美国寄宿家庭给我的感触是最大的。以前没有过住在别人家的经验,所以很多事对于我都是全新的。但在整个过程中,寄宿家庭对我一直都特别nice,很照顾我们,让我们能够很好地融入在这个家中。

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当寄宿家庭邀请你去做什么事的时候,比如陪小孩玩、全家人一起玩个游戏,或者一起去外面打球、爬山,如果力所能及,就尽量去做。比如我就和住家的小孩玩过xbox,还和美爸打过橄榄球。

在brentwood期间,我们一天有7节课。每个学校情况不同。有一些课,美国和中国是几乎相同的,比如物理、生物,只是美国的课程在现在这个阶段学的更深一些,会把所有关于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全部讲完;不像我们,初中讲一些,高中接着讲。所以大家大可放心,你们肯定会遇到一些会的东西。英语课上不会的东西会比较多,可以多问自己的partner(一帮一的美国伙伴)。建议大家在插班期间和自己的partner搞好关系,因为你大部分时间都要跟着他。

最后几天,我们去参观了其他的.几所私立学校。学校都挺不错的,但可能由于我们在那里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留下的印象和感觉都没有待了6天的brentwood深。建议参加冬令营的各位,在参观学校的时候还是要用心去听,多了解,不能只是说在哪待的时间长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