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相信大家一定经常使用到心得,当在一件事情上得到启发后,我们都要通过写心得的方式记录下来,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校携手的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校携手的心得体会篇1
因为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各种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愈加频繁。它的每一次发生,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伤害,这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们的心。
自然灾害是可怖的,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令人心痛的一幕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水杯开始学会跑步并跑到了桌角,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房屋也开始摇晃起来。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地震来了。
人们开始慌张起来,开始到处寻找可以躲避的地方。然而几分种后,地震这个恶魔像发了疯似的,把大地撕扯得四分五裂。各处房屋在一瞬间倒塌,夺走了不计其数的的生命。
虽然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是惨痛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自然灾害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人们为了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财产损失,特别是生命的损害,已经做出了各种可取、有效的措施,例如防洪建堤。
自古以来,洪水就是人们的天敌之一,它淹没田地、房屋,并夺走多少人的生命。洪水是一只无法驯服的野兽,一旦暴怒起来,对人们的伤害将不可估量。可人们也找到了应对的办法—修筑大堤,开沟修渠。人们无法驯服这头野兽,就修起了围墙,把它拦起来,再进行合适的疏导。这种做法大大减小了洪水带给人们的伤害。
在中国人眼中,日本人总是笨拙的,但他们身上就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吗?这种认识当然是错误的,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当然有。日本是一个“多震国”,地震无疑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为了更好地生活,日本的先民对他们的房屋进行了改造,使得地震对他们的影响大大减小。这种技术值得全球人民借鉴和使用。
尽管人们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自然灾害总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人们对有些自然灾害还是显得措手不及。可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人们也克服了许多困难,人们把水运到干旱地区,解决了干旱地区的生活用水问题;同时,人们又到洪涝地区帮助修建大堤,减小了洪水对人们的伤害,改善了洪涝地区人们的生活。
事实上,灾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求生技能,大家团结一致,万众同心,就能跨过一道又一的坎儿。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抗震救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哪怕是一份绵薄之力。
家校携手的心得体会篇2
5月12日快到了,然而在去年的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与虚弱。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
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我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家校携手的心得体会篇3
听说,科技馆正在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展,这方面的知识我很感兴趣,于是拉着妈妈带我去参观学习,果然使我受益匪浅。
我首先了解了断层的知识,它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平移断层,两个层面的建筑物均有倒塌;第二种是逆断层,下层建筑物倒塌,上层建筑物不会倒塌。接着,我在图片中看到了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据说,这两个地方经常发生地震呢!我又了解了震级的概念,地震一共分为12级,一级时没有感觉;五级时有感觉,能使酒杯里的酒洒满一地;八级时就会导致房屋倒塌;9级时甚至导致铁轨扭曲变形!地震的`破坏力可真大呀!我还知道地震带来的灾害有:地表破坏、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还有沙土液化呢!然后我看到了一块告示,上面写着:如遇地震,应该双手护头,蹲下;如旁边有高大建筑物,要避开,以防建筑物断裂,砸到自己;如有支撑、悬挂物,也要避开。还有,地震时千万不能跳楼,必须得躲在坚固的建筑旁,保持冷静,用毛巾捂住口鼻和设法避开重物。
我了解到,人们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牢固性,研究出了一种x形交叉暗撑的方法,使地震时房屋不会倒塌,我觉得这种办法非常好,我还想到另两种方案:
一、我想在房屋和道路的地基下装上几根巨大的弹簧,可以伸缩几千米或者一万米!在地震来临时,弹簧自动伸缩,大路房屋就不用受难了!
二、我想设计一种圆形的房屋,顶层是一个大洞,装有可伸缩的斗篷,下雪、雨时可以拉下斗篷,以防雨水进入,晴天可以把斗篷拉起,这样就可以沐浴到阳光了。地震时,拉起斗篷,人站在洞的下面,旁边的房子倒了,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不会伤到人。
科学家看了,会采纳我的意见吗?
家校携手的心得体会篇4
观看“有备无患安全相伴”防震减灾主题活动,我深受感悟。
大地晃,桌椅摇,地震危险躲再逃。如今的社会中,危险处处可见,而地震更是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因此,学校常常举行防震减灾活动,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
那一天,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作业,教室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而我也沉浸在那题解不开的难题中。突然,一阵刺耳又尖锐的防空警报声骤然响起,我惊得连手中的笔都滑落下来了,我心里砰砰砰直跳,只觉得快跳出嗓子眼了。这不会是真的吧!我慌忙转头看向同学,只见同学个个面色慌恐,你看我我看你。我连忙望向老师,这时老师也从惊愕中醒来,大喊一声:“快躲到桌子底下。”一阵乒乒乓乓响,我们手忙脚乱地躲到桌子底下瑟瑟发抖。紧接着又是一阵阵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大家赶快从桌子底下爬出来,随手抄起桌上的`一本书,盖在头上,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并听从老师的指挥,依次迅速地跑下楼去。在楼梯时不知是因高度紧张还是什么原因,我脚下一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可此时,我心里只想着逃命,于是赶紧手脚并用地爬起来,跟着大家一起跑下楼去,到了操场大家连忙蹲下,用书紧紧护着头。
这时,广播响起校长的声音:“同学们不要紧张,这只是我校举行的一次防震减灾演练……”校长的话还没说完,同学们都开始议论起来,当我得知这只是一次逃生演练时,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紧张得揪起来的心也慢慢地放了下来。
一次次地演练,使同学们明白了生命的宝贵,只要人人宣传防震减灾,让我们从小多学有关地震知识,我想以后碰到地震争取避免人员伤害吧!
家校携手的心得体会篇5
我去了绍兴科技馆观看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了解了地震的一些知识,让我收益匪浅。
大家都知道,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地球地层内部物质会不停地剧烈运动,从而产生一股能破坏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原本呈长方形等形状的岩层弯曲并变形,而岩层一旦承受不住时,它就会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危害极大,它能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它还能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喷水冒砂;而更严重的是它能破坏山体等自然物,从而引起山崩、滑坡;它甚至还会引起海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震过后还会引起火灾,水灾和瘟疫。比如说5.12汶川大地震,多少人遇难,就算侥幸活了下来,可是大多都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这是我们这些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所不能体会到的,他们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
地震的危害虽大,可也不是不可预测的。地震前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
(1)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街上走,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并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2)如果我们在室内,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3)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我们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4)我们应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5)我们还应设法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