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4-01-21 作者:pUssy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书中的智慧和知识传承下去,为后人提供有价值的阅读参考,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增加文化素养,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浒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浒600字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600字读后感篇1

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它讲述了北宋徽宗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被逼上梁山,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号除暴安良起义的故事。但可惜,他们只反权奸不反皇权和朝廷。宋江,虽是头领,却不顾众人反对,最后受朝廷招安。一百零八位好汉最后归隐的归隐,出家的出家,惨死的惨死。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悲痛和愤懑。

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任何事情,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

是啊,不正确的选择让昔日威风凛凛的梁山泊毁于一旦。设想,如果当初宋江没有错误地决定受朝廷招安,而是继续做着除暴安良的事业,虽然草莽名声,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结局也许不会这样悲惨?

?水浒传》这本书,其实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智慧启示。

小朋友面对糖果的诱惑,选择不正确,可能被拐骗,导致家庭破碎;青少年面对电脑的吸引,选择不正确,致使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老年人面对骗子的花言巧语,选择不正确,可能让自己省吃俭用一辈子积攒起来的钱物被骗一空……这些,足以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多么重要。

小鸟不贪嘴,可以免去多少危险;人类不大兴土木,可以存活多少森林;科学家不研究毁灭性武器,可以让地球减少多少危机……正确地选择很重要,这是《水浒传》给我最深刻的启示。

水浒600字读后感篇2

一碗浊酒,英雄志酬——读《水浒传》有感

吾读水浒,觉其若一坛温热陈年浊酒,回味悠远绵长,则分与天下布衣之士。一碗浊酒,一腔热血,皆为英雄集结,替天行道以志酬。

一碗浊酒,英雄酣饮。

古曰:“时事造英雄。”在统治腐朽的北宋末年,正谓官逼民反,一百零八英雄好汉聚义于梁山,歃血盟誓,浊酒下肚,开怀畅饮,饮尽,酣畅淋漓。始,此日一百零八将酣饮这碗聚义之酒,其所见证大忠大义,皆成兄弟,乃以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作众志也。吾感之,而曰:“酣饮不知醉,忠良之英雄,天下兄弟同一志者,替天行道也。”

一碗浊酒,英雄志酬。

古时男子平生志酬,即入室做官为政。戎马半生,梁山伯一百零八将终择招安。然吾起初,并未觉得招安善也。初读觉实属不妥,明知小人有奸,却同朝为官,莫不怕有一日现无故变数?于是二读,吾且谕矣,或许比生死更重要是英名志酬且罢。三读终明其意,豁然开朗,招安,意味着梁山泊不再背负“草莽土匪”名号,而是归顺朝廷,真正作为大将为国所用,更加名正言顺以酬替天行道之志。何为英雄志?乃强国卫民,福祉于民,而成于民。何为英雄志酬?乃不为名利仕途,不为俸禄和功成,以平定有扰家国之事、保卫社稷为志酬。平定方腊班师回朝,梁山泊之志早已酬。终,那日宋江李逵二人共饮这碗御酒,其举国之忠义,乃了却此生,保国安民之志已酬也。吾感之,动容惋惜之际曰:“英雄之志酬,庆而饮浊酒,意在回味过去共经历之患难,从容不畏生死,只为兄弟忠良之情谊。

一碗浊酒,英雄沉暮。

“哥哥,外边的天地怎么红了?”

“兄弟,日头落了。”

日落,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自聚义堂改忠义厅,一百零八将各归其位,天罡星已归天界,地煞星还应入地中。

吾读水浒,觉其若一坛温热陈年浊酒,回味悠远绵长,后天下布衣之士饮尽之。

一碗浊酒,一腔热血,聚得一百零八将,散尽天罡地煞星,虽然替天行道志已酬,吾仍感英雄情谊,乃挥墨写下此余之感,以作敬意。

水浒600字读后感篇3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许多书籍。其中最让我情有独钟的,还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一位位行侠仗义的好汉,令我赞叹不已。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揭露了古代封建朝庭统治阶级背后的罪恶,反之更热情地赞颂了为农民革命做斗争的英雄们。全书是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的,记载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不堪暴政欺压后揭竿而起,再聚义梁山,到受朝庭招安,却遭奸人谋害的各种事迹。每一个人设都刻画出他们的经典形象,并且每一个故事的高潮,都紧紧地扣动着我的心弦,如“武松打虎”、“倒拔垂杨柳”、“大闹五台山”、“怒杀阎婆惜”等这些让我热血沸腾的故事。

梁山的众多好汉都是“忠义”二字的代表,他们都只反抗贪官,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比如里面的李逵虽然性格刚烈,动不动则发脾气,可是他却时时刻刻不忘保护无辜弱小,这就是“义”的表作现;“花和尚“鲁智深在看见金翠莲父女被无赖欺凌后,极为愤怒,不怕当时那种官官相护和偏坦,大打出手,替他们报了仇,这也是“义'的表现。而林冲的妻子受到了高俅的欺侮,但她仍绝不向那时的迂腐朝庭低头,这是'忠”的表现;杨志武艺十分了得,官府出重金想收买他,他却头也不转地投奔了梁山泊,这同样还是“忠“的表现。也正是这”忠义“两字让这些英雄好汉能志同道合地紧紧地聚在一起。

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为的是天下百姓,铲除了那些见钱眼开的贪官们,打开各地官府的粮仓,救济贫苦百姓。他们是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可是,为首宋江却还想忠于腐败的官府,这导致梁山很多好汉都一个个倒在了朝庭手中,我认为这是愚忠。

此书中的这些人物形象告诉我们,时刻要保持一颗充满智慧、正义勇敢的心,也要牢记并发扬扬善除恶的精神,虽然当今已经是安全法治的社会,但是也要尽自己的每一份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水浒600字读后感篇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古典文学名著。它描写了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反贪官、反压迫的英雄事迹。读完此书,我不禁为一百单八将的忠义精神所折服。

“忠”,即对国家、对朋友忠心耿耿。九纹龙史进救了陈达等三人,面对官府的捉拿与赏赐,他毫不动心,面对危险也不肯拿他们兄弟三人解官请赏,这便是对朋友的“忠”;晁盖六人准备夺取生辰纲,临行前一起发誓:“我们兄弟六人凡一人有私心,就叫他天诛地灭!”没有一人有私心,这也是“忠”。

“义”这个字在梁山好汉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仗义,凛然大义。鲁达在酒楼遇到和他并不相识的金老父女,在听说了他们的遭遇后,便到状元桥下开肉铺,把郑屠夫痛打一顿替他们报仇,这便是“义”;林冲被高俅陷害后发配沧州,路过野猪林时,两公差要谋害他的性命,却被鲁智深搭救。这也是“义”;武松听说了管营的儿子施恩被蒋忠抢占了“快活林”酒店后,找到蒋门神把他打得跪地求饶,这同样也是“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曾说过的。自古以来曾有多少人舍生而取义?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知道。但为了支持正义,他们选择了:做正义脚下的垫脚石!用自己的身躯,托举正义!

在《水浒传》中,“忠”、“义”之词出现多达七十二次。在八十一回中卷首诗还指出“事业集成忠义传,用资谈柄江湖中。”所以,整部《水浒传》就是在讲“忠”、“义”二字,由此展现梁山好汉“忠义”之道。

一部《水浒传》,讲述了曾经梁山好汉的那份“忠”与“义”。

水浒600字读后感篇5

说起《水浒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最近,我阅读了这本书(原著),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到一百八位梁山泊英雄好汉,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黑旋风李逵的孝顺之心。当时,李逵背着他的母亲上梁山泊,李逵去找水喝,失明的母亲坐在石头上。谁知他回来时母亲却不见了。这令李逵气愤不已,经过他的寻找,发现母亲被大虫(虎)吃了,他又心疼不已,把大虫打死并把母亲埋好后,含泪上山。

读了这一段文字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李逵的孝顺之心。我想,我是一名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于是,我便想到了几天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件事。

他是一个农村家庭中的儿子,他的父亲已过世,他现在在城里打工,家里只有一个年满八旬的母亲。当每年春节时,他母亲总是坐在门口,等着他儿子回来。可是,在城里的儿子却好像忘了自己的母亲一样,也不去买车票,也不想着自己的母亲。就这样,年复一年,他的母亲在自己活到一百岁时,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失望与忧伤。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读后潸然泪下,为那个母亲感到愤怒,养了子女从小到大,自己老了,却得不到子女们的一句话,一封信,一个温暖的小屋!同时也批评那儿子,全然不顾自己年老的母亲。现在回想书中的李逵,真是鲜明的对比,真是令人感动啊!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笑眯眯地教我学字,我也很乐意,总是认真地回答她。所以,妈妈总是说我很孝顺她,我也很开心。

让我们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