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持续不断地阅读,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情感的投射,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读后感是这面镜子的映照,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忆母亲读后感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忆母亲读后感篇1
做了二十多年教师,一直觉得自己懂教育,可拜读了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写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发现母亲》后,我如梦初醒。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者经过认真考查发现在唐宋时期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甚至高于现代。但中国毕竟是个男尊女卑极其严重的国家,唐宋之后女性教育与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为了男性的利益,之后女子无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的发展。
作为新中国的女性应该是极其幸运的,现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的程度却并不是普遍的。许多女性在社会所承担的诸多角色中恰恰忽视了母亲的角色,接受过教育的母亲只是为了自身能在社会上和男性一拚高低,并不是为了教育孩子。
在《发现母亲》中,作者提出:“女性的特点适合人口再生产,男性的特点适合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亲,母亲能顶半边天。” 母亲最重要的责任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养大,而且还能教育成材,那将是对社会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母亲送给社会的是一个不合格的人那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面对这样的结果做为母亲就不仅仅是对不起孩子了。
教育孩子如此重要它关系着国家的兴衰,作为社会中的男性应该尊重女性创造条件让女性的功能回归,让女性都成为出色的母亲,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日本是一个极其重视母教的国家,许多女性专职在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日本战后的迅速掘起和全国上下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而在我国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平等竞争,让女性忽视了自己最重要的职责,耽误了孩子的教育。
这是严重的错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绝不可以忘记自己是母亲。母亲不论事业多么辉煌都不应放弃母亲的责任,许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为代价而倍受人尊敬,其实这正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居里夫人的成功无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儿培养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哪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顾孩子。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错误的选择,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毁掉的一生却是永远没有人能弥补的,对于母亲工作、孩子应该兼顾,如果不行,应该毫不犹豫的选择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为孩子负责,也是为国家负责,把一个合格的人送进社会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个好母亲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给孩子喂饱这么简单,母亲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来。母亲喂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奶水更应该用自己的精神素养喂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母亲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怎样重要的使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缺乏智慧、心灵贫乏的母亲是不能教育出一个聪明而具丰富精神素养的孩子的。今天的母亲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不能为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那就是不能原谅的错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亲是房子,父亲是大树,为母亲和孩子撑起一片天,给母亲和孩子一个温馨可靠的家,让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顺利进行下去。父爱母爱是不相同的,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亲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桥梁和依靠,他的教育让孩子认识社会溶入社会,父亲以他的人生经历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进陌生的社会。父亲和母亲的良好合作能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没有不是的孩子——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端。”
忆母亲读后感篇2
我是一个沉静而又内向的孩子,常常为了一些小事而独自烦恼、苦闷。我想不通:为什么小丹的成绩总是那么好,而我尽管非常努力也只是保持中等水平;我想不通:为什么小玲长得那么美丽大方,每次上台演讲总少不了她,而我却相貌平平、很拘谨,一上台就结结巴巴;我想不通……
今天,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母亲给出的答案》。读着读着,我忧郁的心立刻欢呼起来——
原来还有人跟我一样,他也一直有个问题想不通:和人打赌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原来他也和我一样,常常回家后问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
原来像我那样“笨”的他,竟然也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他的经历让我深有同感。他母亲给他找到的那个“完美的答案”,更是激起了我的斗志、我的信心。他说:“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掠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我恍然大悟,关键的还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只要我们充满自信,不懈努力,就会从一点点进步逐渐走向巨大的成功!
我当飞扬,我当奋发,因为——我,没有理由悲伤!没有理由沮丧!
忆母亲读后感篇3
?怀念母亲》的作者母亲过世早,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他很怀念生身母亲。后来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怀念着自己的祖祖国亲,从未断过。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季羡林的这种爱母亲与想要迎养母 亲的信心真令人感动!“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因为母亲的死去,伤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爱母的情感呐!
我想到了我自己:
有一次妈妈正在看天气预报,我看了看时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看动画片!”妈妈不肯,我一把夺过遥控器,看着电视,完全不顾妈妈的感受。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
忆母亲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不光是写了作业,我还读了《小学生作文》,书里有一篇《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作文,看后我很受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开家长会的情景。
第一次开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在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妈妈说全班所有人只有宝宝进步了。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多名同学,这次考数学,你儿子排第四十九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妈妈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你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名二十一名。”
孩子上初中了,又开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等待着老师从差劲的名单里读出她儿子的成绩,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说她儿子的成绩是倒数第几名,老师说:“以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儿危险。”
高中毕业了,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妈妈的鼓励让他有了信心,这时的母亲悲愤交加,泪水任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只有妈妈的鼓励和帮助,才能让儿子充满信心,我平时学习不是太努力,我经过看这篇文章才知道要好好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
忆母亲读后感篇5
假期中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里面虽然都是小故事,可讲得全都是教育我们的大道理。
我最喜欢《偷东西的小孩与他母亲》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一块同学的`石字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一件大衣,给了母亲,母亲更加夸奖他,他认为这样是对的。在母亲的支持和称赞下,胆子越来越大,他开始偷更大,更多的东西。几年以后,他在偷取国家文物时,被当场捉住,判为死刑。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小偷说想和母亲贴耳说句话。母亲把耳朵凑过去,儿子猛用力咬下母亲的耳朵,母亲骂他不孝。儿子却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至于落到这样可悲的结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让我们明白了溺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纠正孩子的错误,教育他们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忆母亲读后感篇6
都说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无言的,母爱是无边的。读了《荷叶母亲》后,更觉得母爱是伟大的.
这篇文章通过写荷叶护莲的.景象,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表达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读后又想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
自从上了高年级后,身边又多了一样“唠叨”,在我写作业时,妈妈就开始“唠叨”:“做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在我休息时,妈妈也唠叨:“想想今天老师讲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在出门前有免不了一通唠叨:“今天多穿点,气温好像有所下降,看看钥匙带了没……”
从这些唠叨中我看到了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母爱。不管遇到什么事,我总喜欢躲在妈妈的唠叨下,让妈妈的唠叨与我共风雨。
其实不只是“唠叨”,还有许多是可以看到母爱。
生活中还有许多“微不足道”的母爱,只不过是我们不太在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