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得到启发,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篇1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情。胡忠、谢晓君夫妇,藏区支教让我们在原有美丽的心灵从黑暗中慢慢地走出来;阿里木慈喜助学让山区的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张平宜跨越海峡的爱让那些没有自信的孩子们恢复自信。大家都很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奉献自己?胡忠、谢晓君夫妇——他们坚守藏区12年支教。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他们夫妇俩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有几千块。直到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谢晓君的大力支持。3年后,妻子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了这个贫穷的山区支教。一教,就教了整整12年,妻子谢晓君尽管生病,也不去医院检查,而且还带着疲劳的身体去上课。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不留下任何可怕的阴影;他们放下白发苍苍的父母,不是不敬孝道,而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地学习知识,能更好的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孩子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
更不是冲动,而是不悔的扶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中国儿女的骄傲。现在的社会,总是有着许多污浊之气,但感动中国的人物却是给我们刮来一阵清风,让我们沐浴在美德之中。其实,身边还有许多的感动,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舍己为人的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盲人过马路,把一张纸条丢到垃圾箱里……这些事情并不足以堪称伟大,但是以温暖我们的心灵。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极微小成伟大的事业。我们都在细小处体会到伟大的人格。
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篇2
?感动中国》这本书以"双百"人物的英雄事迹、感人细节为教育元素,以学生学习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教育主题,两者有机结合。读了这本书我感受至深。
叶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翻开历史,2003年那一页,一场令国人诚惶诚恐的非典至今记忆犹新。叶欣,一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长,她对那职业的孜孜追求和感人的事迹,同样被载入史册。2003年2月24日,叶欣在抢救患者时,被"非典"病毒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天的身体,3月4日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被隔离。在隔离期间,她甚至询问自我科室的覃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我能够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她在病床上完成。但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有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1时30分,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她真是一名忠于职守的好护士呀!
她,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欢乐和感恩的心应对身体的不圆满,以顽强的意志追求自我所热爱的舞蹈艺术,为世人奉献着自我的美与爱。她,就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意外失去听力,但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教师不看重她,但经过不懈努力,她从开始的转几个圈到之后的几百个,这种质的飞跃让教师和师妹们敬佩不已!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在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感动国人。她将美的震撼奉献给世界,她是人间的天使。
"双百"人物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心目中的道德榜样。《感动中国》就是帮忙我们学习先进道德榜样的好书。
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篇3
最近,我读了《感动中国》这本书,其中吴登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吴登云是一位十分尽责的医生。有一个婴儿,不慎落入火堆,幸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可完好的皮肤却损伤许多。无奈之下,父亲就把孩子送到了乌恰医院。吴登云看着惨不忍睹的小生命,感到阵阵揪心,决定立刻手术。可是婴儿身上一半的皮肤都烧掉了,又不忍心动仅存的那些嫩嫩的皮肤。于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父亲。父亲听后,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想:那只好从我身上取皮了。护士们听了,都说:“怎样能从医生身上取皮呢?”护士们都不配合,吴登云只好自我动手。他从腿上总共取下13张邮票那么大的皮,又拖着两条没有知觉的腿,来到手术台前做手术。吴登云用自我的皮,就来这个孩子,此刻那个孩子已经长大,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吴登云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医生。
他刚来到乌恰医院时,这个医院连简单的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工作。在做院长期间,他从外地买来水、土、种子,硬是在“生个娃娃容易,种活一棵树难”的帕米尔高原上,建起了一家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医院!我觉得吴登云很了不起,虽然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不顾自我、竭尽全力的工作、救人。连孩子的爸爸都不敢取皮救自我孩子,而吴登云却从自我身上取那么多皮救病人。像这样为病人献血、献皮的事,在他身上还有许多次,他说:“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吴登云在条件落后的帕米尔高原一干就是36年,但他从无怨言,而是进取去建设那里的医院,改善医院条件,更好地为那里的病人服务。我们必须要学习吴登云医生这种坚持不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篇4
?感动中国》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姚明、杨利伟、任长霞、林浩等十二位杰出人物的感人故事。他们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楷模,他们的事迹震撼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姚明了,他身高2.26米,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擎天柱。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美国篮球背景而成为nba状元新秀的国际球员。这一刻成就了众多中国人的梦想,而在那个篮球巨星云集的国度里,国外友人称姚明为“明王朝”或“移动长城”。纵然获得此等殊荣,姚明始终明白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只要祖国一声召唤,他就会不辞辛劳立即回归,几乎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中国男子篮球队的国际大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姚明连续两次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他的肤色是祖国土地的颜色,他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代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长江和黄河,他在国内外赛场上奔跑、扣篮的英姿也像雄鸡一鸣惊人的嘹亮歌喉。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了,姚明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捐款,并成立姚明基金会帮助灾区进行校园重建。姚明提倡的是一种大爱,是既向世界上证明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却家园哺育之恩的博大胸怀。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浩,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小男孩,个子小小的。他在去年汶川发生的八级地震中成功自救后,又返回危机四伏的废墟中抢救出两位同学,被砸伤脑袋和手臂,并被掩埋在重又垮塌的楼板之下,后获救。几个小时,林浩不停地扒出一块又一块的砖头。他手脚并用,甚至瘦弱的肩膀都被当成与震魔斗争的武器。有大人让他赶快离开这个危险地带,他置若罔闻,甚至有人过来拽他,他挣脱了继续投入战斗。一个九岁的少年仅仅靠一双手,从结实的废墟堆里,从震魔的嘴边,抢下了两条年轻的生命。当他成为抗震小英雄时,林浩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林浩始终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是偶像,他坚信自己只是做了一个班长应该做的。林浩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姚明同为旗手出场,淡定从容,把一个中国少年的无畏与坚强、成熟与责任感,完美地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他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他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的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位世界冠军。林浩和其他许多灾区的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回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天,身高2.26米的姚明、1.18米的林浩,当这一壮一少、一高一矮同时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时,在啦啦队和观众们的喝彩声中,这位擎天巨人携着林浩的小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位是享誉全球的篮球明星,一位是英勇无畏的少年抗震英雄,最高和最矮在人们眼中已经没有差距。在我心里,他们同样都是感动每一位中国人的英雄,都是伟大的巨人。
感动中国读后感600字篇5
前些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二位杰出人物》这本书。书上介绍了爱人民的好警官——任长霞;三次跳下水搭救落水者的女性——魏青刚;经历汶川地震而救助同学的中国少年——林浩……他们的事迹令我感动,也感动着中国人民。
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中国少年——林浩。
在地震的那一刻,同学们都被倒塌的房子给压住了。在废墟中二年级的林浩没有害怕,他鼓励同学坚强,并积极自救,勇敢地朝外面爬去,经过奋斗终于爬出来。废墟外人们沉浸在地震的恐惧中,倒塌的房屋随时又会二次倒下来。林浩这时没有顾自己,又冲回到废墟边救同学,忙着搬石头,因为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塌墙上一块砖头向林浩砸来,他慌忙避开,但还是被砖头擦破了头。他顾不上自己流血的头,继续救助同学。不断地呼喊同学,给他们生的希望,嗓子喊哑了,手磨出血了,可他一直坚持着,最后小林浩从废墟中背出两位同学。他救出了两位同学,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全是别人。
“如果我不救出他们,我就不是他们的班长了。”林浩的话一直在我耳畔,他的精神品质是我们所需要的。我读着这个故事,想着,想着,在我眼前出现了另一幅画面,也是在地震那时,一位冒着塌方危险的少年举着盐水袋,在帮助医生救助同学,他一直举着盐水袋,举着,举着,一直安慰废墟下的同学,要坚持,要等待救援,四五个小时之后,他也没坐下。我知道他当时很累很累,一定很想休息一下。可他一直坚持着,不停给同学鼓励。
救援终于成功。废墟里的同学被安全救出来后。这时,他想把胳膊放下来,可发现胳膊一放下就痛。在灾难面前,他们包括被救的同学表现的多么勇敢与坚强啊。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