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转读后感最新5篇

时间:2024-01-06 作者:Monody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拓宽自己的视野,读后感是一个展现我们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的机会,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苏东坡转读后感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东坡转读后感最新5篇

苏东坡转读后感篇1

?苏东坡传》终于看完了,一方面俗务缠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写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语堂先生不愧是大师,几十万字夸一个人都不带重复的,使我们有幸与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认识和交流的机会。

我们先前认识的东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员、一位创造了菜谱的美食家。太肤浅!如果我来评价,应该再加上,东坡先生是一位让人无法仰望的天才,一个忠诚于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个爱民如子的官员,一个痴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父亲一样的兄长,亲切的朋友,随遇而安与邻为睦的和蔼老人,甚至是政敌眼中打不死的小强。这些还不够,他还是一位有独特见解的经济学家,用富有远见的判断力和强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辖区内由灾害引起的饥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还兼任一段时间的浙江军区司令,整肃了军营风气。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医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一个情商极高的人,从不恃才傲物,每一个流放地的上至官员下至贩夫走卒农妇,皆为朋友。当他从海外流放归来,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众人争睹风采。

东坡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从容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谋划天下,亦可在每个流放地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结庐而居。在其位谋其政,处江湖之远思其民。他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在一生经历了无数严重的政治迫害里,总能在山水、醇酒、诗词歌赋中找到平衡,最后他居然宽恕了不断施害的恶毒的政治对手,彰显了博大的胸襟。

这绝对是一个伟大而有趣的灵魂,在这面镜子前,那些自称中国文人的,不过是些懂得识文断句粗通文墨,用以为生的俗人罢了。

苏东坡转读后感篇2

刚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真是一本好书。虽然这本书是林语堂用中文写,张振玉中文译的,但读起来思维流畅,不似一般英译汉的著作那样识字式的拗口,林语堂从浩瀚的典籍中抽取出苏东坡一生的故事片段,又如讲故事一般把这些小故事连成一个大故事,让人看到苏东坡的伟大人生。

我不懂诗,不懂词,不懂书画,说起中国古代的大诗人向来只有一个印象,比如李白在我眼里就像彗星,杜甫我就想到忧国忧民,没有过深入的了解。真是要谢谢林语堂,在这本书里,他总是有最真实的小故事佐证,有最优美的笔触和最清晰的文思,有最智慧的见解。苏东坡传拉近了我与古人与古代社会的距离,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实的诗人画家苏东坡,另一大额外收获就是知道了中国古代的民俗、民间思想、人的生活状态、政治体制等等到底是什么个样子,还有就是又看到了以前教育所蔽眼的一些正解或真解。所谓一言难尽,太多的东西一般得靠一本书承载,在这里就不把自己的心得列举一二了。

苏东坡的生活离不开酒、肉、诗、女人,他陶然其中,古往今来最真实最自然;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古往今来最纯真;苏东坡的一生都受政令驱使四处迁徙,未尝得安生,古代的社会里人似乎只能选择这种被安排的命运,除非做个吴复古一样的道人,顾影自怜不禁慨叹。

读苏东坡我倒是最喜欢‘苏门四学士’中的秦观,摘书如下“秦观这位风流潇洒的词人,据野史说曾取过苏东坡的小妹,秦观尚未应科举考试,还没有功名,但是年轻,文采风流,有不少的女友。后来秦观死时,曾有一歌妓为爱他寻了短见”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全书的最后一句话,让我联想到王小波,天才都真实幽默自然快乐。

苏东坡转读后感篇3

小时候不求甚解地背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道不明为何身在庐山中就不能识其真面目。慢慢地,我读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沉痛凄凉,领略了赤壁当年的风云迭起,也曾在中秋月圆之时,有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祈愿。

作为苏东坡的半个老乡,一直以家乡东坡故里眉山为傲,不满足于仅从诗词作品中了解这位历史人物,于是我翻开《苏东坡传》,跟随着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笔触,从质朴而睿智的文字中,品读苏东坡坎坷而伟大的一生。

全书以时间为序,共分为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岁月。该书不是单纯地讲苏东坡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写了哪些作品,去了哪些地方,而是在讲述苏东坡生平事迹的同时,分析宋史,阐明当时多变的政治时局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并附有其他相关人物典型事迹的叙述,或正面彰显,或侧面烘托。可谓是由讲史以写人,由写人以传道。

的确,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割不开的,仅写人物则不足以动情,单写背景则颇显空虚。作者的生花妙笔,在北宋厚重的政坛风云画卷上叙写着苏东坡一生的诗情词意。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苏家的家风淳厚优良,父母赐予了苏东坡童年良好的诗书教育,他少年才俊,高中科举,壮志凌云,才华纵横,在中国文坛上一直拥有着有无可替代的高位。作者在传记中也对苏东坡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作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轼兼修儒、释、道,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方面都达到了登封造极的程度,他还大胆地尝试酿酒、制墨,修炼瑜伽术,亦同历代众多文人、君王一样追求着长生的境界。

苏东坡转读后感篇4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等众多身份的集大成者。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称为“三苏”,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之位,可见,苏家个个都是大才子,犹以苏轼为甚。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写诗作画,还是工程师、瑜伽术的修炼者、皇帝的秘书、慈悲的法官、佛教徒等,就连著名的东坡肉都是他发明的呢!

苏东坡的一生虽仕途坎坷多舛,但与生俱来性格乐观豁达,随时随地广结挚友,无论为官还是被贬为农,所到之处都把生活过成了诗,把自己的感受赋予了不朽的艺术形式,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豪放奔腾、时而隽永朴质,使之流芳千古,惊艳了世人。他一身浩然正气,刚直不阿,他是官员中的智者,强者,仁者。

他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能天才、一位旷世奇才!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他更是那么的光辉耀眼,将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童年崭露头角,青少年脱颖而出,中年精彩绽放,晚年颠沛流离,一生仕途“三起三落”,但他却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永不谢幕的诗意人生。犹如一个和尚对他的赞誉,他就是天上宿星下界,在人间暂时做客而已!

虽然苏东坡用尽了他的浩然之气已离我们远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正如苏东坡自己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的:“浩然正气,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评说呢!

苏东坡转读后感篇5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