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读后感6篇

时间:2023-11-21 作者:Indulgence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看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写读后感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它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中,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华美德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美德读后感6篇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曹操自勉、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闵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闵此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

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2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中华美德颂》。我在平时没有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日积月累,我逐渐的把这本书读完了。看完了最后一个句号,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

?中华美德颂》这本书,把中国让人最感动、最敬佩的人和事编在里面,这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在这些好人好事里,我最欣赏、最敬佩是高存英阿姨:“胜似亲情的友情”这篇了。

高存英和张瑞霞是高中同学,她们在上学时十分要好。高存英见张瑞霞家境贫寒,便和她一起吃饭、抢着买菜,还常常接济她。

然而老天偏偏总是捉弄人。高存英和张瑞霞毕业后一起回老家工作。工作不久,张瑞霞经常上班晕倒,在医院里做了检查,被诊为糖尿病,还十分严重。当时家境困难,她又下岗了,根本没钱治病。高存英知道后,义无反顾的挑起这个担子。这一挑,便是12年〖.1mi.net〗。

我被高阿姨的精神震撼了,只是为了同学,阿姨有这样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助人为乐、智慧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慰藉的宽容,在拥挤的车上为老人让座……这些传统美德正在一点一点的积赞。

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5篇《读中华美德颂读后感》,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谈起中华美德,我们多多少少能够说出一些,例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实、自尊自强等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华美德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美德呢?我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了这本书。

原来,在远古时期,中华美德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往往与神话混杂在一起,人们用神话来表达思想、心理、意志和品德。通过神话故事,我们能勾勒出祖先们生活环境和思想境况。在神话故事中,就包含了中华美德的`雏形。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神话,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的传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都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勤劳勇敢,不畏艰险、敢于挑战并克服困难的美德。

在夏朝至清朝近四千年的历史中,中华美德不断发展、完善,渐渐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传统美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比如: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先民敬畏天地,亲近自然的品质d人和社会、人和人的美系中,儒家提出把“仁、义、礼”作为最高标准的面对自己时,古人又奉行“慎独”“修悟”的思想。中华美德在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

中华美德形成和发展过程就像一片森林的成长。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一个个中华儿女就是中华美德的种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抽枝,长成小树。一棵棵小树根系交错、枝叶相连,形成森林。正像森林每年都会焕发生机一样,中华美德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中华美德以更加生机勃勃的姿态成长着。能够拥有这样一片宝贵的森林,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中华美德说大就大,说小也小。大到国家利益,小到一言一行。它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中华美德撒向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4

中华美德的每一个故事都对我们都有很大的教育,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凿壁借光》这个故事。

故事里的匡衡,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很穷,没有钱供他上学,他只好白天干活的时候抽空来读书。到了晚上,他就犯愁了,因为没有灯让他看书,他就想了个办法,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让邻居家里的亮光透过来,他把书对着亮光,这样晚上就能借着亮光读书了。后来,他终于成了著名的文学家。

我想,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这么好,家里和教室里都是通明透亮,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好多好看的书籍,可是我们经常不去看,和匡衡比起来我们觉得很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长大了才能建设祖国。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5

假期,我看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令我感触颇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要迫不及待的要求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太难。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就要十天甚至更多时间,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的曲子。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要通过曲子来知道这首曲子作曲人的人品、个性、精神以及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惭愧。又一次,我在家庭作业中,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该怎么做这道题。这时,我突然想起一本参考书上有这道题的正确答案,而且每一步算式都写得很清楚,我就不懂装懂的把答案抄了下来,我的了优秀,老师还表扬我,夸我聪明。之后,老是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我给大家讲不出来,老师批评了我,我越想越觉得难受。今天我看到了孔子的故事,又让我想起了这件事,他提醒我:作为一个班干部在办理要起好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从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老师请教。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6

今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一本名为中华美德故事的书。我读了其中的一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深受感慨。

正所谓融四岁能让梨。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孔融有5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他们吃梨。哥哥让弟弟先拿。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呢。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个大的,偏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就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你还有个弟弟,他不是比你更小吗?”孔融又答:“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父亲听了哈哈大笑:“真是一个好孩子。”

读了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人们要懂得互相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具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

在生活中也有这些事情的发生:一天,我在小卖部买东西的时候就看到了兄弟俩手拿5.5元钱准备买东西吃。但是钱也不好分,弟弟就说:“哥哥我只拿一块钱其他全给你用,我肚子也不饿不用吃太多东西。”哥哥说:“不行的,就算那么多钱分不了,我就剩一点钱不买就好了。”同学们,这就是懂得互相谦让尊重他人的好习惯啊,我们一定也要领悟这些习惯,帮助他人!

以后我们也要像孔融一样尊老爱幼,为我们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