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写心得体会是让个人内心情感得以宣泄,释放那些被深埋的情感,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篇1
铮铮铁骨,万千英魂,诉不尽战争的残酷,道不清无尽的光荣。正值清明,中加国际高中组织高一年级学生来到烈士陵园,祭奠伟大的英魂,以表示对革命烈士崇高的敬意和真切的缅怀。
手中拿着菊花,站在纪念碑前,我们的内心无比的沉重。陵园飞起一群鸽子,不知所起,也无处觅踪,空中划过弧线,消失在撒照光芒的远方。一如这陵园中几年的烈士,有多少英烈没有留下姓名,匆匆离去,为国捐躯,也无从想象他们最终归去何方,但我们都坚信,他们去往的地方,必是万千光芒的远方。宏伟宽阔的陵园,纪念着英雄的感人事迹,和平美好的年代,承载着先烈们当初的夙愿。这一切的美好,无一不是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胜利,多少战士壮烈牺牲。纵然前方极度危险,纵然前线死亡笼罩,他们毫不畏惧,也绝不退缩。那高耸的纪念碑,是英魂的伟大,是先烈的无畏,是过去,是历史,光荣憧憬的光。
我们中的好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烈士陵园,第一次祭奠先烈,陵园中的我们,心情复杂,怀着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先烈崇高的敬意,我们上前一一献花。菊花在风中摇摆,却不曾倒下,像先烈,永不服输。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意义,也许便是让我们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篇2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离开我们xx多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也在神州大地持续了xx多年,xx年来共和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前进也有曲折,有失误也有探索,有挫折更有无比辉煌的成就。在共和国前进的历程上,雷锋始终活在人们心中,雷锋的名字始终是一个时代的强音符。学习雷锋的活动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
当和煦的春风再次吹绿军营之时,我局全体官兵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缅怀学习在人们心中打下深深烙印的雷锋同志。凝视着墙上一张张老照片,读着一段段激人奋进的文字,伴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就在雷锋的身边,至今震撼未了……这次参观,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雷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他始终把个人的全部实践紧密地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愿为祖国的繁荣和军队的强大做出自我牺牲。他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广大官兵应该具备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和人生追求,是爱国奉献的生动教材。在新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就要像雷锋那样,时刻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忠心耿耿,赤诚奉献,自觉地安心服役,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军队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而努力工作,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学习他坚定的政治立场
雷锋的童年是很苦的,饱尝了阶级压迫、家破人亡的痛苦。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他懂得了应该爱谁恨谁,深切感到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好。他在日记中写到:党像慈母一样,哺育我长大成人,是党给了我生命,是党给了我幸福,是党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是党给了我一切;为了党,我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这是他从内心里发出了由衷地呼喊,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党、对社会的无限深情,表明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定政治立场和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的精神。雷锋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非只停留在口头上、日记里,而是体现在坚决听党的话,照党的指示办事,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的具体行动上。党号召大办农业,雷锋就主动申请从县委机关下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当一名新式农民;党需要工业建设,他就离开可爱的家乡,从南方来到北方当一名好工人;党号召青年应征服役,他又经过多次恳求,参军到部队。平时,他严守党的纪律,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部队的规章制度。党要他干啥就干啥,干啥就一定干好啥,正如他在日记中讲的: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
二、学习他崇高的思想境界
雷锋的一生虽然没有创造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以对人民的真诚与火热的赤子之心和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人生乐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感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既反映了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和风格,又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的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东和幸福。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这些生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雷锋人生的真谛,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做好事,没有领导看到,更没有报酬,也不是为了个人脸上贴金,也不是捞取什么实惠,而是要永远愉快地帮助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生中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从农村到机关,从工厂到部队,在他走过的地方,凡是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自觉地积极去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做好事,为人民服务,决不是靠一时的热血和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宗旨,也是人民的希望,时代的需要。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自觉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小事中,努力实践这一根本宗旨,真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对党的誓言,履行好保卫祖国的使命。
三、学习他无私的敬业态度
雷锋有一句闪光的语言—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把自己当作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他曾经说过:我要积极肯干,做到说干就干,干就干好,脚踏实地干,实事求是地干,千方百计地干,事事拣重担子挑。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他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踏踏实实,从不偷懒耍滑。正像他日记中写的:决心做一个又红又专的革命战士。在农村学开拖拉机,他认真学习驾驶技术,仅一个星期,就可以单独试车,成了望成县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拖拉机手;在鞍钢,他坚持早来晚走,努力精通本职工作,曾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到部队后,他又是爱军习武的榜样。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要像他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甘当革命螺丝钉的实干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四、学习他刻苦的钉子精神
雷锋参加革命后,很快认识到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他把革命的理论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他说:人不吃饭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毛主席著作不行!在学习上,他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善于学习。当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squo;钉子squo;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明确学习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五、学习他优良的生活作风
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艰苦奋斗。雷锋说: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雷锋无论当公务员、通信员、工人、解放军战士,都始终保持着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向以艰苦奋斗为荣。他的一双袜子补一层又一层,穿了多年舍不得丢掉。部队发给每人两套夏装,他只领一套。他当兵几年,连香皂都没用过,洗手洗脸都用肥皂。他有一个节约箱,平时拣到一颗钉子、一个牙膏皮都收集起来。每月6元钱津贴费,除了留下交团费、党费、买书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全部存到储蓄所。雷锋生活俭朴,把攒下的钱储蓄起来,并不是为了个人将来做什么用,而是用在支援国家建设和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和人民。为了庆祝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成立,他送去200元;辽阳地区遭受洪水之灾,他又寄去100元;战友小周的父亲病重,他寄去10元。雷锋一方面把点点滴滴节省下来的钱支援国家建设,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又在工作上以不怕困难,奋发努力的精神,自觉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雷锋常用毛泽东的话告诫自己:要使全体青年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雷锋非常注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以苦为乐,以苦为荣。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觉为国分忧,为军队分忧。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篇3
2015年9月18日在团委的组织下,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 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枪林弹雨,为了全国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举动令我折服,也使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
步入纪念馆,高大的残历碑映入眼帘。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那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整个纪念馆的设计,别有一番意义:从东北的沦陷到日本禽兽对中国人的屠杀和细菌试验,整个展道呈下坡设计,越走越阴暗;然后从东北抗联抗日,直至日本战犯被审判,展道呈上坡设计,越走越明亮。在馆内,我们见到了许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及文物,还有一些场景的重现。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幕幕重现场景穿越时光隧道追溯历史,让人深思。印象中最震憾的是从抚顺万人坑运过来的一片二三十米见方的万人坑土壤,里面有几十具尸骨,其中有两具头骨被小日本的枪支打的枪眼历历在目,隐隐感觉到当时屠杀现场的悲壮和凄惨。还有一对尸骨,是一男一女紧紧相依,被日本鬼子残忍地活埋了,他们身上带的手铐脚缭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到现在,仍然带在他们身上,向后人诉说日本人的惨无人道。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反抗,不屈的中国人民共产党联合抗日,虽然共产党的武器没有日本先进,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也被抓住很多,不过共产党员曾说过一句话竹签是用竹子做的,但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杨靖宇、赵一曼等等的抗日英雄,就是凭着这种意志、气魄,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结尾,是关于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展示。在原抚顺战犯管理所,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中国人民将战争魔鬼改造成人。1956年6月21日,我国政府释放第一批335名战俘,悔恨的泪水显示了人性的复归。
那是为了将来,只有种下谅解、宽容的种子,人们才能好好相处。这是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的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生父母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领着一个日本男孩,母亲慈爱地俯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这是一幅流淌着中日两国血液的三口之家的真实写照———战争中的日本遗孤,受到了善良的中国农民的照料,后来大都成为两国友好的使者。
走出展厅,抬头仰望九·一八历史纪念馆感想颇深,内心的愤怒已经不能在控制,一直抑制的情绪,已经难以控制,想着日本鬼子当年对中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东北三省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丧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想起如今部分日本人回避这段侵华历史,大家的心情沉重无比。在愤慨中,出国留学网更加怀念先烈们,一个个先烈的名字涌上心头,我们感激那些奋起反抗的人,我们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在这张序列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不仅仅代表他自己,每一个的名字后面都立着很多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着中国亿万儿女。感动,二字在一次的在心中回荡,我相信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便能够战胜一切,赢得世界的尊重。
九·一八不仅仅是国耻日,对于我们更应该是一个奋进的日子,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差距,学习他人的长处,努力发展自己,只有自己的实力强大了,祖国的实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证不让我们的祖国再次遭受到像80年前的那场灾难一样的磨难,我们中国人才能扬眉吐气。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0年了,但那段血的历史不容忘却。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们纪念那场事变,就是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坚定意志,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决不让悲剧重演。
阳春三月,树披绿妆,花绽新蕾,广袤的辽西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催生着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按照部机关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统一安排,有幸与同事们一道,赴九一八事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启迪心灵,历练情操,思想上、精神上接受了一次神圣的洗礼,实现了新的深化和升华。
这两个纪念馆主题相近,风格相似,馆藏丰富,整洁有序,大量采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显示出了高超的布展水平。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介绍,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特别是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展示的辽东百姓累累白骨和日军秘密部队用我同胞肉体进行细菌实验的仿真蜡像场景,以及辽沈战役纪念馆演示的锦州战役360度沙盘全景,强烈地冲击着大家的感觉,震撼着每个人的灵魂,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日本侵华,由来已久。明将戚继光率军痛击倭寇,尽数收复失地,将横行几十年的倭寇基本肃清。及至清末,国势渐衰,日本却借助明治维新迅速崛起。先有甲午战争于前,再有日俄战争于后,日本在华攫取了巨大利益。九一八之后,进而侵占我东北,觊觎华北。这一切都再次证明了那个大家熟知的落后挨打的道理。所幸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中国人民自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敌后根据地,举行战略大反攻,最终迫使日本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解放战争时期,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兴共和国宏伟目标的激励下,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昂首前进,浴血奋战,相继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部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无论是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还是争当五个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都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和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着眼事业长远发展,把目标定高,把劲头鼓足,把措施订好,向顶级瞄准,向一流看齐,向最好进军,用创先争优的实践成果,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宏大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篇4
时间永不停歇的流淌着,但数字的转盘又让它走到了今天,这个属于缅怀革命烈士先辈们的特殊日子:20_年4月日。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难道唯有下雨才能引起你的哀思吗。今年的清明不仅没有细雨纷纷,而且天空还很晴朗充满了期待。我想这也许是革命先辈们对我们的期待吧。期待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青岛卷烟厂各部门的优秀团员们,在下班之后都赶到厂区门口集合,坐上了开往崂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班车。在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集体佩戴菊花,列成两队,踏着石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前,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流程:出旗、致词、默哀3分钟、敬礼,到最后的献花。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和谐。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纪念碑前。那个时候,我相信我们全体成员都有一种思念,而这共同的思念汇成一曲生命的赞歌,响彻我们的身畔。我们不仅建立一座纪念碑来几年烈士们,我们也在心间树立一座纪念碑纪念你们的灵魂。
作为一名优秀团员,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工作中要努力工作,争取为青岛卷烟厂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让青岛卷烟厂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明天,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好,像今天一样晴朗,充满活力。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篇5
接到单位通知准备去延安采风,从项目部坐车先到沈阳。坐火车看时间还早,在这闲暇之余,早上9点来到了沈阳九一八历史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是我特别向往的地方,因为平时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九一八纪念馆的介绍,但是里面具体有什么内容我还真不知道,这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再说好不容易来到东北沈阳调兵山项目部上班,这也算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更何况我也特别喜欢参观各个地方的历史博物馆,看看相关的资料,来帮助我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了解。
到了纪念馆的门前,我看到了一快硕大而有特别的纪念碑。这个纪念碑设计了象一本打开的台历,右面的花岗石上镌刻着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七月十三秋分;左面的花岗石上镌刻着夜七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击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疼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这就简略书写着日军反动侵略中国的真实的历史事实。
纪念馆大门口的墙上有一堆一堆点燃的火的雕塑,它象征着:是日军挑起了侵华战争的战火。进入门厅,看到黑色的地砖、四周是白色的山,它象征东北的黑龙江和长白山,也就是白山黑水的意思,这间门厅光线非常黑暗,使人的心情感到非常发压抑。我跟随参观团进到展览厅里面,聆听讲解员对历史的陈述,展览馆里面用了大量的照片和雕塑群、实物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其中有大量铁证证明是日本反动九一八事变是蓄谋已久的。早在1927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参观史来贺纪念馆心得体会篇6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让我触动最大的莫过于学校组织参加九一八纪念馆的活动。从那次参观活动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了祖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多么的不易,甚至可以说是在血泪斑驳的历史中艰难的挺过来的。如今的中国向世界昭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坚挺魂魄。九一八的耻辱历史绝不应当因时间的辗转而淡然退去,反而应在时代的长河中得以彰显让人永远铭记。
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早在1930年的冬季,日本的关东军为策划其阴谋,选定了柳湖村作为实施武装侵略事件的起点。并于1931年7月,日本炮制出所谓的《解放满洲问题政策大纲》,在此秘密性的文件中也明确的规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步骤和措施。柳条湖位于沈阳城北郊的南满铁路附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也与其临近。在9月18日夜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就在此实施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后,为了掩人耳目在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扶持为皇帝。从此,日本帝国主义便将东北变成了其独占的殖民地,全面的进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以致使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当中。
当我们驻足于九一八纪念馆前,巨大雄浑的石碑宛如摊开的书卷,铭刻着这耻辱性历史的一天。仿佛是等待我们细细聆听那历史的教训,又仿佛是在激励人们要为国家的存亡做出贡献。在残历碑下,醒目的写着关于二战法西斯的暴行。在前言中有这样的寥寥数字:从这一天起,炎黄华胄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从这一天起整个中华大地卷起了5000多年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怒涛。诵读这些文字让我心怀感慨和愤恨。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倡导和平友谊的邦国却会遭受如此之大的灭顶之灾。
在迈进九一八纪念馆的那一刹,仿佛整个人穿梭了时空来到了那阴暗恐怖,布满血腥的年代。各种鲜活的蜡人形象如实还原给了我们历史上最为逼真的景象。日军逼迫中国人的各种残忍手段令我感到异常的愤慨和痛惜。当看着陈列着的烈士尸首,当看见手术台上日本军官们丧心病狂的挥刀剥开先烈的皮肤挖开战士们的心肝内脏,当看见无数无辜的百姓被囚禁,仍旧用双手紧抓栏杆,渴望胜利曙光的一幕幕......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这时我的脑际也浮现出在战场上、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无数奋勇向前毫不畏惧的战士们,那些在中国存亡的危及时刻觉醒的名族英雄们,那些愤慨捍卫自己领土的无数黎民百姓们,正踏着鲜血染红的道路与敌人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拼杀。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置身于尸体遍野流离失所的境遇,没有饱尝奸淫掠夺的苦难。但通过那些真实详尽的图画文字、那些铁证如山的历史资料和描述、那些残破不堪的遗址、那些真实的记录镜头、和那些逼真的场景再现,使我们能够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到关系于名族存亡的生死浩劫。我们年轻的一代应当受到这样的革命熏陶,我们的国家也应当多多给予广大民众以这样的机会去了解我们民族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有时习惯了牢记那些辉煌胜利的时刻,习惯去接受冠冕堂皇的赞词。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民族不敢正视其挫败沦陷、不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那它就永远不可能富强起来。
从一个展馆到另一个展馆,九一八纪念馆中的一幕幕同时给我们勾勒了全国人名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声嘶力竭的呼喊纷纷要求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做法;中国共产党领导无数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战争。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精神,和团结广大群众的力量。要走出展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标语牌这样写道: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足以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国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副画面都是一串串铁打的实事。但为什么有的人仍不能够去正视它?甚至去歪曲它?篡改它?仿佛这里的每一尊仪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声又究竟在向我们传达什么?是否告诉我们时刻不要忘记苦难的岁月,不要再让苦难重扣国门?是告诉我们要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我们的力量?是啊,这呐喊声就像是穿梭进了头颅的警钟,长久的回荡在我的思绪中。
走出纪念馆时,看见好多人在留言薄上发表的留言,其中很多都是慷慨激昂励志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但其中也有不少人言辞过于偏激倡导什么拒绝日货、断绝与日来往走出纪念馆的时候我看到了有等的话语。我想说有爱国情操固然是好的,但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想爱国,坚持我们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让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是盲目的思潮去感化驱逐一切邪恶力量,让我们每个人都昂首挺胸为我们祖国献出我们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