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意读后感7篇

时间:2023-10-26 作者:betray

写读后感是我们表达对文学作品赏识和敬意的方式,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学鉴赏,启发他人的阅读兴趣,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生意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生意读后感7篇

好生意读后感篇1

一个人制定了上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所以做事标准要高,才能达到登峰造极。

最近流行一个词儿“工匠精神”,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对外做营销宣传时,颇喜欢往这上面套,诸如“没有工匠精神的互联网思维都是耍流氓”“漂亮的不像实力派”等等。上周在自媒体电商课上,一个做茶叶电商的小老板讲了自己如何如何死抠产品,如何如何追求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说实话,我对于这些颇为不屑一顾。我始终认为,要论工匠精神,互联网企业绝对比不过传统企业。漂亮的口号喊起来很容易,但一种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却是要靠岁月的积淀和累积。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所在公司早在20年前就已经在实践“工匠精神”了,我不敢说我们是工匠精神的鼻祖,但是至少在房地产行业我们是独树一帜,“房地产界的爱马仕”称号不是白来的。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是怎样铸造的,据我观察到的经验来看,顶层设计、行动实践、对标学习这些方面缺一不可(感觉我像是在写财经稿,以前的老职业病又犯了。。。不过,这些心得与观察体会我不吐不快啊),而所有这一切莫不需要时间,莫不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企业的核心价值

老板是个文人,学历史出身。他是一个拥有着理想主义情结的商人,他喜欢站在十年之后的角度去看问题,他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家公司办成一个社会公益型企业,他坚持要把自己所有的产品都做成“作品”。所以在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当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总结为八个大字“真诚、善意、精致、完美”。这八个字很普通,跟其他企业提的创新、团结、认真。。。等看起来并无二致,不了解不明白的人还会觉得非常虚。

此前我们曾经参加过一个培训,那个培训老师趾高气扬地说,中国的企业文化,一般都是缺什么就喊什么。你缺创新,所以弄个“创新”,你缺认真,所以弄个“认真”,他看到我们的名片上印着“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时候,就讽刺说,你们公司肯定是不真诚不善意不精致不完美的,否则怎么可能会把这几个词当做自己的企业文化呢?当时,我们坐在下面的同事们听到这里时都恨得牙痒痒,有几个忍不住差点要跟老师吵起来。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不是对这个企业有很深的了解和认知,往往是体会不出来的。这八个大字在公司内部有一套通俗易懂的解释:“做人要真诚、善意,做事要精致、完美”。这四个词语并非老板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全部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所以说,有一个学历史的老板就是这么有范儿),做人真诚、善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人为善”,“人之初、性本善”;做事精致、完美则源于老子的“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上等的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所以做事一定要标准要高,才有可能达到登峰造极。这还没完,最“恐怖”的是,老板并不甘心只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他想要的结果是“得乎其上”,那只能是“取法极致”了。只有追求无穷极致的目标,结果才能至少保证是达到高水平。所以在公司内部,“取法极致,得乎其上”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语录,这句话也成了公司品质理念的口号。

百度百科里面对于“工匠精神”是这样定义的: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翻开公司的企业文化读本便会发现(其实不用翻书,很多语录我早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公司很多的理念在本质上与工匠精神是相同的(只不过,老板不喜欢言胜于行的风格,所以我们只做不说)。比如“品质即信仰。公司坚定不移地要走品质之路。品质关系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品质高则企业生,品质低则企业亡”;再比如,“好的产品是好的人做出来的,精致的产品是优秀员工认真工作的结晶,相反,产品的不够精致,其背后的必然原因之一是员工的漫不经心和不负责任”;再比如“对于工作,我们的唯一要求应该是做一个偏执狂!”。。。这个企业从一开始创办开始就把品质作为自己的一种信仰,老板的此番“顶层设计”不可谓不独到,不可谓不目光长远。

向日本学习

很多熟悉我们这一行的人都知道,老板最推崇的企业家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每位入职员工必须读的三本书中的两本便是《松下幸之助自传》以及松下幸之助所著的《金字招牌生意经》,而且要写至少1500字的读后感。

据媒体报道说,老板第一次看到松下幸之助全集的时候是在32岁,他认为这不过是管理者的一般论述,等他36岁自己创办企业,碰到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时,再去看松下的书,就会变得非常亲切。他说“松下的全集,五卷本你只需要读一卷,就可以做出一个七八成优秀的公司。”

再后来,老板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荐日本稻盛和夫的《活法》。他认为《松下幸之助全集》和《活法》是目前影响整个公司最大的两本书。

当然,老板之所以推崇这两位企业家,更深层的含义在于给他做企业指明了一条方向(关于这方面的会另辟新篇专做论述)。但是不可不否认的是,由于这样的价值导向,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风格也像极了日企,日本式企业管理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传承,此谓“工匠精神”。

关于日本工匠精神的文章和案例在网上有太多,在中国,在房地产界,能把日本追求“细节、细节还是细节”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得并不多,老板便是其一。

公司发展20多年以来,流传着很多传说和故事,这其中多数竟然与老板的偏执精神有关。比如,在某项目交付前一天,老板去视察,在入口处让人拿来尺子,量地缝砖是否铺得直,结果差了几毫米,实际上肉眼根本看不出来。老板则认为不合格,让人砸了重新做,延后交付期;再比如,有业主投诉小区游泳池里铺的石材跟当初宣传时不太一样,老板又命令一下,全部换掉重新铺过。。。这样的案例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在工作中、在业余交谈之时可以听到太多太多。

公司里有很多跟着老板干了十年、二十年的老员工,他们都是被老板一手调教出来的。现在这些老员工也都成了公司高管,他们又把这种偏执狂精神灌输给自己的下属,就这样,一代传一代,追求细节、追求极致的精神就成了公司的一种文化。

早在我还在媒体工作的时候,我时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惑,一个楼盘项目质量做的好做的到位并不难,难的是一家企业旗下所有的楼盘项目都能做的好做的高,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进来工作之后,才发现其中的秘密——公司内部有一系列的标准化制度。

公司里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有一套工作上的标准化制度,而且随着新的工作内容添加,标准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所以,工地有工地上的管理标准,行政工作有行政上的管理要求,营销有营销上的标准管理制度。。。标准化制度覆盖所有人,所有进来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带上镣铐去跳舞。

最重要的是,这些制度的标准不是随便制定的,而是奔着“极致”去的。比如,在精装修施工工艺工法上,地面地砖镶贴时,排水坡度国家标准为1-3%,公司的标准则必须是3-5%,并且要满足排水要求等等,公司的标准高于国家的标准,在这里并不稀奇,太多太多的地方我们都是超过国家标准的。

我刚进公司时,对于所谓“做事精致、完美”还没有很深的认知,对于一些企业标准还没有太多概念,于是犯了很多错。。。由于自己做过一段时间的杂志责任编辑,我自认为对文字纠错能力很强,可是来到公司之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如此。最开始公司的微信运营是我来做,每次转给领导审核的时候,总能找出两三个错别字;后来我在转给领导之前,自己先打印出来校对了三遍,确认无问题后才敢转给领导。结果领导还是找出问题来了——有一个标点符号是用的半角,而全文其他地方都是用全角符号的!好吧,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追求极致”的工作标准。

公司规定,打印的文件或稿纸必须在右上角带有公司logo,标题用黑体一号,正文用仿宋三号,页脚必须标注页数序号,内部使用时正反面黑白打印,对外使用时正反面彩色打印。我第一次拿给领导汇报的文件时,便被领导扔了出来。后来自己仔细检查了一番顿时脸红了:正文用的宋体四号,页脚没有页数序号,没有正反面打印,logo位置靠页眉太近,天哪。。。。

这次给了我狠狠的教训,自从那以后我慢慢学会了强迫症,强迫自己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后来当我开始做部门负责人,面对新来的同事交上来的文件时,也一点一点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如此。前几天,有位乙方把一个方案排期表发给我,不管内容怎么样,在整个文件格式上已经让我大为光火——错别字出现好几次;数字序号一会儿123,一会儿(1)(2)(3);字体一会宋体四号,一会仿宋五号;开头有时空两格,有时没空两格。。。我把这份排期表打回去让他们重做,他们却不乐意,“你只要看看内容没问题就好了,形式上无所谓嘛”,直到这一刻,我才渐渐意识到来这个公司被迫养成的一些习惯,无形当中已经把我塑造成一个“追求精致、完美”的员工。

我的一位同事,在公司工作了四年后,选择辞职自己创业开餐馆。一年的时间,已经获利颇丰,顺利开了第二家店。跟他聊起他的`创业之路,他说他用之前在公司学到的那套标准化制度的方式方法用在了餐馆的运营管理上,结果在大众点评和淘点点上,服务态度、产品品质等评分在所在区域内都是排名第一(我问他有没有刷信誉或者找水军,他说他根本没必要这么做)。

这是我真心敬佩并喜欢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从老板的发展理念到员工的工作行为,表里如一,标准如一。更重要的是,它在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人,如何做更完美的事。这一切都是财富。

好生意读后感篇2

星期日早午,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动物大王沈石溪老师的《会做生意的狐狸》。一看到那精美的封面,里面逼真的插图,我就喜欢得不得,津津有味地了起来。

?会做生意的狐狸》主要讲的是主人公捉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狐狸,把它关在鸡笼里,但当天晚上就发现狐狸妈妈来救自己的小宝宝了。它用牙拼命地啃铁丝笼,使劲儿地拖鸡笼也没有办法。当只有十几天大小的小狐狸饿得叫唤时,狐狸妈妈就踮起后肢透过网眼给自己的宝宝喂奶吃。读到这儿,我的心颤抖了,我的眼泪流了下来。狐狸妈妈这么爱自己的宝宝呀!

我真希望主人公能把小狐狸放了,让它回到妈妈身边。但是,可眼的主人公竟然无动于衷。狐狸妈妈不放弃自己的宝宝,便和主人公做了一个交易。第一天,它给主人公一只红腹角雉,主人公觉得划不来;第二天,它又送来了一只红腹角雉,双手合十求主人公放了小狐狸。但主人公想让它送更多的礼品,还是不愿放了这个“人质”。狐狸妈妈认为这个人太不讲信用了,还这么贪心。便接二连三地做了一些事来恶心主人公,扔死老鼠、撒尿、屙屎,最后把主人公的四只老母鸡的毛都给拔了个一干二净。主人公无可奈何,只好把小狐狸放了。

嘿嘿,想想真可笑,贪婪的人和狐狸的交易最后以狐狸远远胜出结局。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讲诚信,讲规则,不能贪得无厌。

好生意读后感篇3

平时人们都说狐狸特别聪明、狡猾,这话一点都不假。寒假里,我读了沈石溪叔叔写的《会做生意的狐狸》这部动物小说,精彩的故事内容让我记忆深刻。

这本书写的是沈石溪叔叔的真实经历:他曾经在西双版纳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狐狸,于是把它带回家里。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他发现关着小狐狸的笼子旁边放着一只红腹角雉,他想这可能是小狐狸的`妈妈为了换回小狐狸给自己送来的“礼物”,可是他并没有和狐狸妈妈做这笔生意。

第二次,狐狸妈妈又送来了一只更大的红腹角雉,这时他就想:如果放了小狐狸,以后就没有人给自己送红腹角雉了,还是不放为好。等到第三次的时候,让作者大吃一惊的是:狐狸妈妈竟然送来了一只已经腐烂的老鼠,不仅如此,还在他的门前撒尿,这好像是在鄙视作者一样,作者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他就把小狐狸放了,让小狐狸和妈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真诚地对待别人,与人打交道时,不能贪得无厌,弄虚作假,要有诚意,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造成的恶果只能自己品尝。

好生意读后感篇4

读完《会做生意的狐狸》后,我不仅了解了狐狸,还喜欢上了狐狸。

?会做生意的狐狸》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在寺庙里捉了一只小狐狸,回家养在了一个铁笼里,它的妈妈黑耳朵狐狸捉了一只珍贵的山鸡红腹角雉放在铁笼旁,想和作者换狐狸,但是由于山鸡没狐狸贵,所以,作者不换。第二天早上,黑耳朵狐狸又捉了一只更大的山鸡,但作者想让狐狸天天送山鸡来,不仅没放小狐狸,反而不把山鸡还给狐狸妈妈。最后狐狸妈妈给了作者许多教训,作者才放了小狐狸。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颇为深刻。狐狸妈妈为了救小狐狸不惜把难找的山鸡一次又一次地送给作者,用来交换自己的孩子,这为的只是救自己的孩子。是啊!天下哪位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不希望他能开开心心地成长?

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察觉,如果母亲自己生病了,顶多找点药随便吃吃就扛过去了。如果我们生病了,非得送医院不可,还经常弄得母亲彻夜不得安眠。

最不应该的是,我们有些人不仅没发现,还把母亲所做的一切当做理所应当的事,不珍惜眼下的美好时光。有的小孩整天就知道向母亲要这要那,不给就耍脾气;有些小孩乱花钱,父母不给钱,竟然偷偷拿;还有的小孩与父母“水土不服”,出现了叛逆现象,父母让他向东,他偏向西。我真的希望这些孩子都来读读这个故事,你对得起母亲对你的爱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谢谢你,可爱的狐狸,让我明白了这一切!

好生意读后感篇5

最近老师推荐给我们读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系列的书,他的书都是写关于动物的故事。最终我选择了《会做生意的狐狸》这本。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既有趣又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和一只公狐狸,还有一只母狐狸。这本书一共有三个长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再被骗一次》。故事里的这只公狐狸先是去一次次的骗鸡吃,把这个拿鸡的人,也就是作者耍得团团转。这只狐狸是有多么的聪明啊!足足让作者上了两次当。让我不可思议动物真的是这样有智慧啊!作者不甘心来到狐狸洞旁,他抓住了母狐狸想进行报复。那只公狐狸竭尽全力的保护母狐狸,它为了救母狐狸,几次装病剥夺作者的同情。可这次没有上他的当,当狐狸觉得骗不了了,这一次它真正的在对自己进行伤害,撕皮、撞树这些行为,它的目的就是想把作者的注意力引到它的身上,好让母狐狸有机会脱身。最终作者也不忍心放了母狐狸,可是已经晚了,公狐狸因为失血过多,它死了。

我被公狐狸深深的感动了,它为了救母狐狸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从来都不知道动物也会有这么伟大的亲情,它也会为了自己的家人无私的付出一切。我们要爱护珍惜动物,保护动物,有些不法分子乱杀小动物从中获取牟利,我们要倡导一句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好生意读后感篇6

?会做生意的狐狸》中的第一章的写了作者沈石溪在缅寺后面捉了一只小狐狸,并把它关在笼子里。母狐为了救它,曾多次拿来珍禽异兽与作者做交易,尽管这笔交易对作者有很多好处,但他也不愿意交换小狐狸。渐渐地,母狐不再给他好东西,他借死老鼠以表示他的贪得无厌,最终只好放了小狐狸。

从母狐的行为,足以看出她的机智勇敢,她对小狐狸的爱之深切,为了救它,在所不辞。其实,小动物们非常可爱,他们身上的毛摸起来是那么舒服,如果我们不把它关起来,还好好对待它,也许,它们会成为我们忠实的伙伴。

因此,我多希望自己也有一条小狗,她能陪我玩,陪我跑,陪我一辈子,她将是我永远的好朋友。我曾为此与街上的那些流浪狗说话,希望它能当我的朋友,可它似乎听不懂,只要我一靠近,他就掉头跑开。尽管偶尔会向我吐舌头,摇尾巴,但也纯粹是为了向我要点吃的。不管结局如何,我终究不会放弃,我是多么渴望能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小狗,不管它是哪来的,我和她都将会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朋友!

动物是那么可爱,是那么忠诚,人与动物,应当世代和谐相处,互相关爱——这就是我从《会做生意的狐狸》这本书上感受到的。

好生意读后感篇7

我是一名管理员,同时兼任保洁主管,有幸拜读《金字招牌生意经》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他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生意,如何把生意做大做强。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勤奋务实是基础,如何吸引和引导顾客对自己产生信任,诚信的态度是关键,而坚持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我对书中“吸引广大顾客群”这一章节印象深刻,这章讲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只有更加细致地服务才能有更多的顾客。要用微笑面对每一位顾客,就要把自己当做顾客去商场购物,你需要的服务就是你必须做到的。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绿城物业也是一个服务行业,刚进公司时,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热情满满的,也非常谦虚,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业主,都是严格要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也开始慢慢减退,因为这个行业真的非常繁琐,我们要面对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业主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又不得不面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即使业主的情绪再坏,我们也要用好心情面对,非常真心的解释,去赢得业主的谅解,不然很容易引起纠纷。

?金字招牌生意经》第二章里还提到卖货品要像嫁女儿,我觉得这点说的非常好,女儿出嫁作为父母势必会担心对方家人是否喜欢,过的是否开心,还得经常去看看。对于买卖也是一样,顾客购置商品就像娶了个自已的女儿,因此商店与顾客之间成了姻亲。我们做物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是一种无形的商品,所以更加要注重园区生活服务。多了解业主的日常所需,彼此建立良好信任感。只要看到和听到哪家业主有服务需求,就要及时去沟通解决。对于空巢老人我们要像亲人一样多去陪他们聊聊天,见到业主不要吝啬我们的笑容……要让业主时时刻刻感受到我们就在他们身边,要让他们住的舒心。

目前小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房子渗漏问题和设施设备无法运行的问题。“都说物业是开发商的干儿子,却受了后娘的冷落”,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普遍存在房子维修不及时,设施设备无人维修保养的现象,这一点对于物业人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直接影响到我们物业费的收取。这就需要我们做双倍努力,用实际的行动,多跑跑开发商,把业主的事情当成自已的事情来做,并及时做好跟进和回复业主工作,来赢得业主的理解,如果不及时回复,会导致矛盾的激化。

绿城服务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品牌公司,规章制度非常健全,我作为一名绿城人为之骄傲,“服务第一”也是我在书中、在绿城这个大家庭里工作的最大收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的努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放下浮躁,放下自傲,一步一个脚印,迈向绿城美好的明天,决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