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推荐5篇

时间:2023-10-19 作者:Lonesome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观,引发深刻的人生思考,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他人交流想法和感悟,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推荐5篇

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篇1

我是学文科的,高二起没再接触过物理,此后接触的数学都很浅显。可我偏偏爱好看科普作品,也许那种似懂非懂,有些类似于陶渊明的“一知半解”?又或许,那种满眼都是知识点,满足了我“开卷有益”的内心需求?

无论如何,我是第二次拿起《果壳中的宇宙》。浩淼的宇宙有无边界?它究竟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每一个曾在夏夜独自仰望星空的人都会想过这个问题。霍金无疑是现代最有可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他的文笔相当好,所以他的知名,从很大意义上来说,并非来自于他的学术成果,而是来源于他的这几本科普著作。吴超英译得也特别好,基本无损原作的魅力。可惜的是,我确实只能看懂其中的比喻。呵呵,看懂比喻也就够了,谁也没要求读者用数学重新验算一遍霍金的结论。他说“泡泡”于“膜”在数学上是等效的就是等效的,他说回到过去的概率接近于零就接近于零。我照单全收。质量让时空弯曲,量子的不确定性原理,宇宙的历史求和,长毛的黑洞,闭合的时间圈环,超弦理论,他把我领到这么多的科学处女地,如导游般,指点给我看。顾虑我不懂他的语言,又作了如此多、如此精彩的插图……

对我而言,霍金和哈姆雷特一样,“即便把我关在果壳之中,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篇2

几个银白色的大字,黑色的封面,中间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果壳,它敞开着,里面是一个宇宙,在混沌虚空中的`宇宙,在果壳中的宇宙。

它看似那么平凡,却又吸引着我,我犹豫着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看到史蒂芬·霍金著后,它仿佛得到了肯定。和其它书一样,它有前言,有目录,不过我基本不会看,不太好的习惯。

相对论”,它好似在讲一个故事,在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但它绝不止这么简单。书中很快就对他的简史作了介绍,丰富的插图和幽默的语言,让我愉快地读完了七章。读的过程中,它好似有种魔力,让我沉醉在它奇妙的世界里,带着我在宇宙中翱翔。虽然我不懂多少物理知识,但在它风趣的语言和清晰的思路中,让我看见了许多新鲜的事物,如:黑洞、超弦、10维膜、维超引力等我从未见过的元素和物质,它们让我领略了这宇宙的奇妙无比。

这看似一本普通的物理学书,但它所涵盖的是超过空间,超过维度,超过时间的一种力量!人类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只有有限的身体,有限的时间,但我们的思维却可以像宇宙那样无边无际!我们现在知晓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人类的潜力是远远大于这座冰山的。

看着书的封面,我想到了作者史蒂芬·霍金,他软弱的瘫倒在轮椅上,头歪向一边。他被一种叫户伽雷氏症的病魔永远地禁锢在了轮椅上,他全身瘫痪,只有两根手指勉强可以动弹。但是!他的思维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他一样可以思考,可以想象。他的身体已经被深渊般的病魔约束,可他的灵魂,他的思想,同样可以和我们一起飞翔,甚至更高。他已经

50年没有走过路了,

50年没有自己吃过饭了,但靠他两根手指操控的电脑,已经达到了普通人无法达到的辉煌!

我们拥有着健康的身体,我们依然过着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生活,我们同样在果壳中的宇宙生存,我们何时才能像他一样走向人类的巅峰,何时又能超越那巅峰,去与茫茫宇宙抗衡!

读完全书,我想到了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米兰达的唱段:

呵,膜的新奇世界,里面有这样美妙的生灵,那就是果壳中的宇宙!

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篇3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对这对父子敬佩不已,也对“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章主要讲了一位父亲在大地震混乱中,先安顿好妻子,再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挖废墟寻找儿子,终于在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救出了儿子及14位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句话时我十分敬佩这位父亲,有谁可以在一天半的时间里不吃,不喝,不睡,只凭曾答应儿子的一句话,就让他不顾劳累地去挖掘,并且坚持了38个小时!而当我读到“是儿子的声音!”时,我马上想到,在父亲挖的同时,儿子也在废墟下面,凭着对父亲的信任,他竟然也能坚持这么久,一天半,大人不吃不喝也是很难坚持的,而我们小孩呢?更不用说,当然不行啦!他们使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坚持,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有执着的信念,就一定可以。

在生活中,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有执着的信念,就能坚持并成功。在以前,我不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坚持,总是半途而废。是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有信念,就能坚持并成功。记得在小时候,我跳绳很差,1分钟才50下。后来,我决定要练跳绳,可是5分钟还没到,我又想放弃了,这时我想到爸爸让我记住的一句话:“我相信,我一定能行!”我有了坚定的信念,真的坚持了1个月,终于成功了,从50下提升到127下。

在学习上,或在生活中,我们都得有坚定的信念,不能半途而废。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

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篇4

高尔基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假期里我读的第一本书便是曹文轩老师的《山谷中的秘密》。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经历,深深地触动了我。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大面积的旱灾导致饥荒席卷而来,主人公树鱼生活的村庄变得满目荒凉,惨不忍睹。树鱼上山寻找吃的,不小心滑下山谷却惊喜地发现了一颗柿子树,他打算私藏起来。这时,耳边传来小伙伴们的呼唤声,就连他的死对头丘石儿也忍着饥饿来找他。这不仅让树鱼打消了私藏的念头,而且还决定引导着小伙伴们走向柿子树。小伙伴们看着一颗颗鲜艳而湿润的柿子,欣喜若狂。丘石儿是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他建议:等家家户户都没有吃的了再来摘柿子,谁也不准私自偷摘,饿了就在树下坐一会儿,只看不吃。小伙伴们相互击掌,赞同丘石儿的建议。

一天夜里,树鱼彻夜难眠便在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悄悄地走向了柿子树,却意外地看到了同样想偷摘柿子的桐子。桐子因为违背了约定,把头勾在胸前,久久没有抬头……临近过年时,丘石儿倒下了,因此他们一家决定前往西边乞讨。临行前,树鱼带领着三十六个小伙伴摘下第一颗柿子,送给丘石儿。而剩下地三十五颗柿子,谁也没有再摘一颗。

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情不自禁的湿润了,这份友谊让我十分感动。三十六颗柿子就像三十六盏小红灯笼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小伙伴们这种难能可贵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倘若是我,我会怎么做呢?

梦中的云儿的读后感篇5

在这个快乐而充实的寒假里,我读了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它出于美国作家马克.汉林之手,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30万人在短短4分钟内2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7岁儿子的学校,他一边哭喊一边向那片废墟奔去。他不管周围好心人的劝阻,拼命刨着,并坚信儿子在等他。

直到挖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了儿子微弱的呼喊声。“儿子还活着!”他激动万分。他还从儿子的口中得知:里面共有14个被困儿童!他向路人求助,大家齐心协力开辟出一个安全的出口。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其中,这段深深地打动了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从中,我看出了父爱的伟大。文中年轻的父亲就是靠着对儿子那浓浓的爱,才挽救了亲爱的儿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父亲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中,用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们关爱,有了他们才有我们的今天。父亲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父亲像一把烈火为我们驱寒取暖。在此,我想满怀深情地说“父亲,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