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映作品对我们的触动和影响,写读后感是一种记录和回顾的方式,让我们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以下是365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孝的故事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孝的故事读后感篇1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题记
这几天,群殴仔细地读了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棕熊的故事》。看完以后,我感触很深。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我”收养了一只刚出生的小棕熊,和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个夜晚,被捕的母熊挣脱了猎人的铁链,强行带走了体弱的小棕熊,并处处与“我”作对。有一天,“我”又碰见了那头母熊,它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后来,我跟着它来到一处浓密的丛林里,见到了久违的棕熊宝宝!原来,母熊为了保护孩子与雪豹进行了殊死搏斗,后来雪豹被赶走了,可母熊也受了重伤,它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来找“我”,希望“我”能养育棕熊宝宝……
看完这个故事,我非常受感动。母熊不顾一切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就像我的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每天早晨,妈妈都要早早地起床,为我做好丰盛的早餐,收拾好家里,然后去上班。下午回到家,妈妈又要开始烧晚饭,她每次都用最快的速度烧好饭菜,不让我饿肚子。晚上还要辅导我做作业,陪我练琴。一点空余时间也没有。
又一次,我得了感冒,妈妈听着我一声声接连不断的咳嗽,急得团团转,一会儿给我冲药,一会儿给我用毛巾敷在额头,一会儿又给我倒水喝……我咳嗽一声,妈妈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样疼。那天晚上妈妈一夜都没休息好,早上看到妈妈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我心里一阵阵感动: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被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紧紧包围着。
关于孝的故事读后感篇2
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曾经也拜读过。这回,看完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对我来说,好像又上了一堂课。从学校毕业之后,我就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先生,年轻总是经验不足的,所以在踏上工作岗位的这些日子以来,我依然虚心求教于年长者。对于教学生,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学习这些文章,无形中也给了我鼓励。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但是现在,我主要想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师范生的一些文章,发表一点自己的想法。
是的,师范学院的学生,就是要学会改变,在学校里面一直学习的,就是怎样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先生。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的,都是教学的方法,都是怎样教别人学习的方法。但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我们应该先去研究一些学习的方法,先研究一下,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中《师范生的第一变——变孙悟空》就是这样告诉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才能培养出来许多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是变成孙悟空呢?文章中,陶行知先生指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它是抱着一种目的去拜师的。这无形之中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成人差别较打,要做好一个教师,就应该多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你的教学与教育更容易得学生接受。
做一个好学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在老师的心目中,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好学生。记得有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根据他的目的,他的性格,来研究对他应该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对于这点都把握得很好,值得我去学习,他们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很细心,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不仅做他们的师长,更重要的是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对学生爱护有加,他们的这些精神,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孩子》一文,正是告诉我,要想真正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融入这个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一样,知道学生在想什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就像陈永东老师那样,他所教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掉队。这样的老师,正是和同学们融入
一体,把每一个同学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记得有次教学研讨,陈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如何才能和学生打成一遍:多与学生聊天谈心,不要一看到学生就说学习说纪律,多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聊起,多点沟通,当学生认同你了,那么你对他再进行教育时,就更容易接受,而不会与你搞对抗。他正是一个知道如何变成孩子的老师。
看完这些文章后,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他的思想,在我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将会是一份永远无法用尽的财富。
关于孝的故事读后感篇3
寒假里,妈妈陪我到图书馆借了许多书,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凡提经典智慧故事》,十分有趣,里面讲的是足智多谋的阿凡提智斗各种坏人,大快人心的故事。
阿凡提简直是聪明无比,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落后的小村庄”这个小故事。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异乡的山寨,农户种的麦子,上面的麦穗到收割时都被地主收走,下面没用的麦秆留给了农户们,因为这里的地主有一个“上缴下留”的规定。这是要饿死人啊!地主也太狠心了,简直比“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还可恨!阿凡提知道了这件事,就教农户们种番薯,给地主缴上面不能吃的番薯藤,下面的番薯留下来。气急败坏的地主又改成了“缴两头留中间”,聪明的阿凡提又教农夫们种玉米,中间的玉米棒农夫留下,缴给地主两头的玉米杆,地主再也无计可施,被打败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为阿凡提的聪明智慧拍手叫好。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
纵观大千世界,像阿凡提那样用智慧解决困难,帮助大家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十几年如一日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在1973年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奠定了基础。
阿凡提绝顶聪明,用他的智慧打败地主,帮助了善良的农户们。袁隆平刻苦努力,用他的智慧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可见,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多读书,多动脑,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遇事多想办法,不慌张蛮干,用我们的智慧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关于孝的故事读后感篇4
杨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这在古代不但是十分可贵的品德,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十分欢迎和敬仰的品质。
杨震曾担任过荆州刺史,后又被任命为东莱太守。有一天,他正走在去东莱上任的路上时,经过昌邑。刚巧,在昌邑担任县令的王密正是他曾担任荆州刺史时荐举的官员。当王密听闻杨震到来,并担任了东莱太守后,便派人打听他如今居住的地方。待天色已晚时,他便悄悄地来拜访杨震,并将十斤金银作为见面礼送给杨震,一方面是对杨震过去对自己的的器重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是想贿赂杨震,想让他以后多关照关照自己。王密心想着:“如今人人见钱眼开,如此多的钱应该能打动杨震。”正当他暗暗自笑时,不料杨震不仅拒收,还对他说:“我们在一起做事这么久,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为什么你不了解我呢?”杨震的言行让王密大吃一惊,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以为杨震拒收其实是在假装客气,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于是他又走上前去对着杨震轻声说道:“你放心,现已是深夜,况且我俩交情如此之深,今晚这事是没有人会知道的,你就收下吧!”杨震听后,立刻怒火冲天,大声说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过他的话后,彻底醒悟,心中感到十分愧疚,只得狼狈回家。后来杨震又被调动为涿郡太守,品行公正廉洁,从不接受私下拜见或他人钱财,也从不因私事而请求他人。他的儿女子孙就如平常百姓一样,只吃蔬菜,出外只得步行。他的亲戚朋友中有许多人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可他坚决不同意,还说:“凡事要靠自己努力,要想发财就得自己去奋斗,不能依靠他人,况且我将我一生‘清白官吏’的名称留给我的子孙后代,这不是一笔很大很丰富的财富吗?”
后来杨震的精神与事迹广为流传,后人都称他为“四知先生”。《后汉书》四知也就这样产生了。
关于孝的故事读后感篇5
读过此书,我被这种种高尚的爱感动着,但我更深刻的感受不是来自关于爱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安利柯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爱的教育。书中的安利柯是一个活泼、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小男孩儿,他的健康成长得益于父母、老师、舅舅等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作为安利柯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安利柯的成长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他们总是善于发现安利柯身上微不足道的问题,及时地从正面以最好的做事经验和自己的身体力行教授给孩子,让自己的崇高的品行和博学影响着孩子,以生动、富有哲理的话语去引导、教育、感染孩子,使安利柯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着爱的营养,不断地校正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让作为读者的我们时时、处处、事事都能感受到爱的存在。
我相信读过《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家长,都会象我一样,在被感动的同时也想成为安利柯父母那样优秀的家长。所以,让我们跟着这本书,向安利柯的父母学习一下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对社会有用的人吧!
爱的教育故事观后感篇五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朋友……爱身边所有的人,你会得到无限的乐趣和无比的幸福,因为,有爱才有生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教育》是出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笔下的一部力作,它不仅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还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的必读书,这是一部令全世界读者感动的伟大作品。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感悟深刻,被书中的真情实感深深吸引和感动了。于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了这篇文章。爱的教育》是部好书,希望同学们有空时都能认真阅读、用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