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Trick

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读后感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还可以是口头分享,让我们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模板8篇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1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力,因为我想到了小时候自己第一次意识到死亡这件事:

那时我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我有一天趴在床上,想到有一天我死了,这世界上便没有我了,我的思想什么的都没了,没有意识了,太可怕了,差点吓哭。

这之后我便想既然每个人都有一死,那我总得留下点什么给世界,让它在我死后依然生机勃勃,于是我成了理想主义者。

到现在看这本书,12个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创造了不会陨落的星星,在他们死后的宇宙里依然闪耀着。

我今年21岁,距离我意识到死亡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这个理想主义者慢慢地悲观起来,因为二十一岁的我一无所有,创造一颗永恒闪耀的星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则什么都不是。”南极探险队看见挪威的国旗比他们先插在南极大地上时,他们留下了眼泪。同样经历了南极天气的极端考验,但是最终却成了什么多不是的第二个。

对,历史太漫长,漫长到最后只会记住“第一个”的东西,而无数个“第二个”却淹没在历史浪潮中。

第二个并不失败,依旧会像斯科特写下恳请我们照顾好他的遗孀死去一样具有史诗般的光荣,失败的是你没有成为“第二个”的资格,你没有去追求“第一个”。这样的你,不会像巴尔博亚欠下债后出逃勇敢探索发现新大陆;也不会坚持不懈地攻下拜占庭,更不会像七十多岁的托尔斯泰依旧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而出逃...

因为他们没有停止追求,即使在灵感枯竭了,心中依然响起《弥撒曲》,是他们心中那团永不磨灭的热火点亮了一颗星星,让它永远在黑暗的宇宙中闪烁。

我今年21岁了,距离我意识到死亡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这个理想主义慢慢悲观起来,因为二十一岁的我一无所有,创造一颗永恒闪烁的星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我不会让心中那撮奄奄一息的火苗熄灭,我会努力让它燃烧,变成热火,变成永恒不灭的生命之光,把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照亮,让它闪烁在人类无穷无尽地宇宙中!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2

用一天时间看完了《鼠疫》,加缪的慢热让我有些不耐烦,但终究也没有让我失望。

这并非一个描述苦难中人们如何奋勇斗争的故事。或许在我们土地上,我们习惯于灾难发生地流传出来充满正能量的故事,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慰,就好像我们十分缺少这些东西一样。但是在里厄医生的日记里,对抗疾病的勇气是和消极、逃避共存的,责任,爱情,亲情,友谊,它们首先是弱小的、微不足道的。

不,这还远远不是全部。塔鲁在对抗疫病时和医生们并肩战斗,但他心里想的却是更大的问题。即使不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大家也全都是鼠疫患者——整个社会都生病了。塔鲁发现大多数人——包括他之前最尊敬的父亲——都会为了一些“正当的理由”赞同了千万个人的死亡,就和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样。是的,人们为了一些大道理,为了爱国,为了正义就赞同杀人,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但是他们都默认了自己的选择。塔鲁想要在鼠疫错过他们的短暂时间里做些什么,可他还是死在疫病消失的前夜。死前他说,“我输了”。

他真的输了么?那些幸存者们互相拥抱着的时候,得到了许多天以来不曾体会到的欢乐,然而那些有所向往的人却发现战胜了鼠疫却一无所获。除了塔鲁。塔鲁获得了安宁,一种无意义的安宁,而代价是死亡。那些希求着什么的人们之所以最后觉得即使幸存自己也是一无所获,那是因为他们在渴求着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物。

我妄自猜测着,却不愿把它说出来,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在这种时候每个人面对加缪都会有不同的话要说。

面对苦难时,人不必去装什么英雄。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去装什么英雄。人应该实事求是。而选择了实事求是并不意味着就要和城里的居民共进退。朗贝尔的实事求是就是悄悄地离开此地,去坚守自己的爱情,而里厄医生却只能在孤独中度过这难熬的岁月,隔着一片虚无“等待”自己病重的妻子死去。个人的命运是何其微不足道,死去的人终于无名无姓,而活下来的人也终将无名无姓,因为结尾也说了,鼠疫病菌依然存在,也许某一天就会再次爆发。当然,不止是这个原因。

不再有揪心、曲折的情节,不再有动人心魄的故事,也不再有感人至深的爱情。这些其实我们都不需要。我们也和鼠疫中的人一样,最终只能获得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切。当我们还在把自己投进那些刻意编排的故事里时,自然不会想到那些其实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鼠疫里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可能的。我们究竟是更爱不可能还是可能呢?或许是前者吧。我们总爱想着我们不需要的东西,忽视了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对于这平凡的世界究竟还要付出多少才可以让它变得更理想化,更浪漫化呢?究竟要过多久我们内心所渴求的世界才会降临呢?

永远不可能的。当你亲手去揭开那面纱时,你自然会发现。这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我们无法生活在别的地方,无论那会是多么理所应当,我们只能存在在这里,这个鼠疫潜藏的世界里。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3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看到这本书我就想起了刘欢的好汉歌。梁山好汉他们个个侠肝义胆,敢报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这本书中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说中智取生晨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在《水浒传》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被人称为“及时雨宋江”,是郓城县的一个小官史,为人好义疏财,并且非常孝顺父亲。因为他乐于帮助穷困的人,所以各地方的人们,都景仰他的德望。他受了小人的陷害,蒙上了不白的冤罪,被判了死刑。在万分危急的时候,梁山伯的英雄赶来劫法场,把他救上山去。后来,宋江当了他们的首领,大破高太尉所率领的军队。

?水浒传》充满了官逼民反的悲壮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义”的悲歌。小说通过对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在封建专制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作为对社会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贯、杨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士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等一大批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良善的地方恶霸。如此广泛的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是随着长篇小说的诞生而第一次出现。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

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了彪炳文学史册!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4

总觉着自己不是个喜欢回忆往事的人,没有保留记忆的习惯,也没有儿时的老友能够叙旧,况且,有知觉的岁月何其得少,老停留在回忆里,作什么直到与学生一起看了《城南旧事》。

总觉着混沌中的童年,没有门前澄澈的小溪,没有月夜篱下的蛙声,没有夏日老槐树的荫蔽,甚至没有呼朋引伴采蝶去,应当是忘却了吧!直到看了《城南旧事》。

觉着忘却的东西,觉着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却原先一向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涌来。觉着了无印象的童年,觉着早已消褪殆尽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脸,此刻竟又鲜活起来,仿佛就在眼前。其实每个人记性都一样好,只是芸芸如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那把钥匙,无从开启罢了。庆幸有《城南旧事》。

一个孩子的眼眸,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给这世界蒙上一层梦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挣扎与苦痛,在孩子的眼里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生命本来的模样。疯子也好,贼也好,贫穷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的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她的眼里仅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间的。

不禁觉得好笑,我们苦苦纠结的有关人本的思考,其实早有答案,因为人人生来就有一副纯净的眼眸,只是我们听任它一天天蒙尘而锈蚀了。悲哀么有点,亦不尽然。敏感如孩子,我们又何以沉浮在这世上麻木与世故是成长的代价,少有人能逃离这样的宿命,何况大多数是欣欣然的。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一向在惊异:作者和编者何以能葆有这样清澈的眼眸,让年轻如我亦觉出自我的衰老他们在现实中是否也这般率真,压抑或戴着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寿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童年的回忆大多是片段,因为不懂人世离合,因为无力探究世事纷扰,只能听任一切随缘而来,又随风而去。仔细想想,又有几个童年玩伴能够交代明了他们的今昔。这样的别离,比起成年之后,犹更痛切,因为多数只能留作一生的回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这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这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这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看《城南旧事》吧,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亲的怀抱了。你想要的,她会给你。如果你愿意,还能够做一个有关童年的玫瑰色的梦。梦犹酣畅,人已远离。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5

竟然像小学生一样开始写读后感了,零零散散的花了两天的时间,将杨绛的《我们仨》看完了。

以前也听过这本书,看见书名叫我们仨,总能想到些别的,比如大学时候的我们东北仨妞,电视剧中的很多以三姐妹为题材的电视剧。在图书馆看见这本书,就立马借来了,看了才知道,原来讲的是杨绛,钱钟书以及他们的女儿钱瑗他们一家三口的一生的经过。

书分为三部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

这一部就一页纸,作者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和钟书一同散步,钟书不见了,她很焦急的找,就醒来了;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

讲真,看完了第二部仍没懂讲的是什么。杨绛说她做了一个梦,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这一部中,钟书和女儿都已经离世,只剩下自己,写三个人一生的事迹;

刚开始的一部分里说:”我活的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

说到这里我觉得上边这几句是能总结全文的,但是最能总结全文的还是下面这一段: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的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杨绛才二十四岁的时候,和钟书结了婚就一起去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开始讲他们在牛津的点滴,吃住的细节,学习读书上的事情;后来去了法国巴黎大学求学;当时我就感慨,那些很厉害的人物,哪个不是年轻的时候去这学习,去那留学的,学成归来,多牛。

后来他们回国后,他们的女儿也一岁多了,当时是1938年,战乱时期,和家人一起生活,辗转于苏州、上海、无锡这些地方,讲述了在战争下他们的生活,后来,他们也有了些成就,但是也赶上了当时的各种运动,三反运动,五四运动,在那个背景下,他们的生活贫苦,日子过的也很艰难,后来又赶上“下乡”;他们在那样的背景下生活,日子过的确实艰难;然后后来文章就侧重的讲钱瑗的事情,他们一家学问都很深,三个人都很厉害;但是一生却也坎坷、艰难。

我现在的读书速度很快,有一些地方完全可以跳着读,这本书严格的算起来一天的时间不到,所以领悟的也不是很深刻,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很多厉害的人物都是喜欢读书的,嗜书如命,但是他们的一生也很波折坎坷,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同时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就是好的坏的并存着。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6

?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出于那本世界儿童的枕边书,享誉全球的《安徒生童话》。

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安徒生先生的作品。它的全名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童话创始人。他一生笔耕不缀,他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他的著作,数不胜数,都在世界儿童的心中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我又重温儿时的那一份纯真,那一份真挚,那一篇篇童话,无不让我感受到了那时童真,让我感到放松。

故事讲了一个士兵杀了一个巫婆,得到了许多金钱和一个打火匣,士兵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交了些“朋友”,“朋友”们一直奉承他,慢慢的他就没钱了。“朋友”们谁也不理他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打火匣可以召唤三只神秘大狗,在狗的帮助下,他又有钱了并可以见到非常一位可爱的公主,原来的“朋友”又常常来看他。但一次他和公主幽会时被发现了,那个残暴的国王盛怒,即日他就要被砍头,在紧急关头是他召唤了那三只狗,杀了国王和皇后,他便被民众推举成了国王,从此这个兵士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童话结局很圆满,在看的时候令我心潮澎湃。如此吸引孩子的文章绝不会是一个呆板的人写出来的,这么精彩的文章正突出了安徒生文笔的细腻,体现了他的童心 ,他真不愧是“现代童话之父”!这篇童话和寓言一样,在不经意间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处处防着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们因为你的钱财而靠拢你,而一旦身无分文,他们就想避着瘟神一样再也不会和你见面。这在士兵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在他得到巫婆的钱、成为富人的时候,那些“朋友”都接近他;而当他变穷时,那些“朋友”便避而远之。当他在大狗的帮助下东山再起时,他们又像苍蝇般扑到士兵这个“苹果”上。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里每篇故事就像磁石一般吸引小孩子们,字里行间都难掩一种天真的童趣,一个作家曾说过“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考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他就是《行道树》的作者——张晓风。

?安徒生童话》可以说跨越文化藩篱,超越年龄限制,是一部超越童话的通话,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7

长征,一个举世无双的壮举,一部革命战士谱写的英雄史诗。长征期间,他们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历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穿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的地区,这就是长征的经过。长征途中的艰险与困苦却是少为人知的。

我们总说长征,但是长征究竟有多长?二万五千里(六千英里)中国共34个省,他们穿过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省份。他们翻雪山、过草地还要克服吃饭难、睡觉难等问题,头顶上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路程之远、路途之艰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小学时,学过这样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战士制作了一个鱼钩,为战士们钓鱼补充营养。因为长征路上没有食物,只能吃野菜、嚼草根,导致他们体力不支。每次吃饭同志们吃鱼,而老战士喝鱼汤,有一天被一个小战士发现了,而老战士却说:“你们的身体最重要,咱们还有一个伤员,我要让你们都走出去啊”。他还严肃地告诉这位小战士不能把这件事说出去,很快老战士生病了,一个同志为老战士端来了一碗鱼汤,老战士却拒绝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他在临死之前仍旧惦记着同志们,这种牺牲精神令人敬仰,而这只是长征中的一个缩影。

?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作者采访的所有红军战士中,无论年少或年老,没有任何一名红军战士对长征有过抱怨,他们都为自己参加过长征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他们觉得:“有同志们在一起行军是不苦的,我们革命青年不会想事情是不是困难或辛苦,我们只能想到我们面前的任务”。这正是他们对于长征的看法。没有抱怨,只有骄傲,这就是他们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内心的真实写照。

长征在抗日救国时期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艰难困苦长途跋涉的长征中,像老班长一样的红军战士数不胜数。他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们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像一把烈焰贯穿于每一名红军战士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令人崇拜。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一定要发扬长征精神,让其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内心,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向前,努力学好科学文化,做一名中国好少年,挺起祖国的脊梁,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1000字的家的读后感篇8

又是一个美丽的仲夏傍晚,长长的假期也快要过去了。看着五彩斑斓的火烧云悄悄的向西落下,我开始想下面我要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无聊的想着,时间从我呆滞的目光中无声地溜走。我站起身,从书架上随便抽下一本书,见是《简·爱》,就来了兴趣。《简·爱》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多次了,每一次的阅读都会带给我不同的启迪,不同的感受。

果然,不一会儿,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简爱是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态度并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从小受到她舅母以及其子女们的虐待。在冷酷而艰苦的慈善学校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刚强的少女。踏入社会的她尝到了爱的滋味而突然遭到惊人的变故,在经历出走、流浪乃至乞讨的生活后终于和她一直深深爱恋着的男主人结合而最终获得了幸福。

小说中有回忆录的严肃严谨,也有历险记的紧张真实;既有武侠小说的惊险离奇,也有神怪小说的神秘莫测;有诗歌的浪漫神韵,更有散文的睿智恬谈;至于言情小说的跌荡起伏、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缠绵动人,自是包容其中,不在话下。

?简·爱》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了。伴随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地爬上了正对我窗户的那一片天空,书也读得差不多了。

熄了灯,躺在床上,望着那银白色的月亮,那璀璨的繁星,我不禁陷入沉思。简,一个多么坚强的人!儿时的虐待对于她来说,只能更加鼓舞她自立自强。最终,经过她不懈的努力、奋斗和拼搏,她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与爱情。在我们看来的悲惨生活,冷落与歧视,只能使她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增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信心。在简的心中,永远有一个信念:生活对我总会有阳光普照的时候。

夜,如此美丽,如此令人昏昏欲睡。而我心中不灭的激动却像火一般越发强烈。我仿佛看到了我未来的大好前程,仿佛有一条光明大道在我前方展现,生活的蓝图美好得令人陶醉。一个信念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要永远遵循着它前进、向上:热爱生命吧!阴雨密布的天气终会过去,阳光普照的生活一定就在我们前方的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