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模板7篇

时间:2023-10-06 作者:tddiction

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地分享内心的感受,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思路,有助于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模板7篇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1

茨威格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所以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人类群星闪耀时》向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

南极争夺战是这些片段中最让我感动的。二十世纪,地球还有一个最后的谜――南极。斯科特,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地道道的英国人,1910年6月,他带这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极地进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南极的风雪和严寒带来的危险,也不是队员们的勇气和意志。而是有一天,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德宿营地距离比他们的近一百一十公里。他们还是比阿蒙德森晚了一个月。他们是第二批到达的人。第一个意味着成功,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却什么也不是。返程的途中,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

这以后,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发现后,如奇迹般的复活了。他们向南极的挑战失败了,但他们绝对不是失败者。他的失败不是失败,是一切悲剧中最壮美的悲剧。

这让我联想到了《老人与海》讲述的故事。老人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人性是强大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它们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像他们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2

?人类群星闪耀时》——一本无与伦比的鸿篇巨制,其中塑造了一个个实实在在而又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位诚实,可靠,值得信赖但却优柔寡断,只懂得死守命令,导致全盘皆输的将领——格鲁希;一位敢于向整个欧洲宣战,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拿破伦;一位具备胆识和魄力的逃亡者,亦或是英雄——列宁……

在此等名人堂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那位冲破命运桎梏的音乐家——亨德尔。

亨德尔,有充满传奇的一生。五十二岁,他没日没夜地创作,但是那些歌唱家、评论家,依旧用那令人厌恶的世俗眼光直刺向他的心脏,这是精神的打击。在他如此地步,无人怜悯,人们只担心自己的钱,他们拿着债券向亨德尔不断地逼债,逼得他倾家荡产,即便如此,债主仍不肯罢休——这是现实的打击。

基于这双重打击,亨德尔倒下了。

在世人的冷嘲热讽下,在债主的骂声下,他落得个半身不遂,他的右半肢毫无知觉,意识也渐渐模糊,他完了?他完了吗?人们都认为他完了,但还有一个人不这样认为,那就是他自己,他在温泉中超过9个小时的泡浴,力量在慢慢恢复,他那顽强的生命力支撑他又一次站了起来。

在那久违的旺盛生命力驱使下,他再一次怀着热忱的希望,创作的热情充斥着他曾空洞的胸怀,亨德尔在此刻是自由的,是欢欣的。可是,好景不长,世界与他作对,王后逝世,西班牙战争,在此时都与他所相遇。

这个寒冷的冬天,天空中永远阴霾着,而亨德尔心如槁木,面如死灰,此时,黑暗立于光明之上,笼罩着他灰暗的人生。“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这话也不无道理,斗士的希望缓缓转变为绝望。

黑暗令人窒息,世人却仍羞辱已经残缺不堪的他。他的内心千疮百孔,痛楚深深铭刻,濒临绝望崩塌之际,一丝信念划过他的思想,他似乎又被世界所救赎,他被上帝所击倒,但此刻又像被上帝所扶起。

“世界没有错,它只是存在那儿罢了。”他心中燃起火焰,他的思绪又如洪流般雄伟,他不眠,他不休,他的黑暗一扫而尽,光明在无限扩大,逐渐拥抱了他,这使他第一次感到温暖的滋味,他完成了不朽的篇章——《弥塞亚》。

亨德尔,他曾被不断欺骗,他有过彷徨,有过质疑,但他最终选择了相信,他得到了救赎,他不论这世间给予的痛苦,将毕生献给了这个世界,从而也救赎了无数的人。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3

有很多人喜爱拿破仑,我不太了解欧洲历史,但我知道在军事上,少有人比得上他,至少当时没有,但是他失败了。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把原因归结为格鲁希元帅,他奉命追击普军,在决战时不敢抗命回援,错失时机。

我很奇怪既然如此,拿破仑为什么要用他,书中说拿破仑的元帅们半数去世,剩下的也不愿征战,原来,拿破仑是因为无人可用而败的。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班,一个人终究难以成大事。

我想到了项羽,同样是军事天才,同样曾经天下无敌,但最后都失败了。拿破仑的元帅战死的战死,归隐的归隐。项羽的大将有很多投降了刘邦。韩信、黥布、彭越等等,刘邦手下将领有一半出自项羽手下,也正是他们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军队对他们狂热崇拜,将领却不愿追随,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对于士兵来说,只希望在战争中活下来,打几场胜仗最好,而对将领来说,他们追求名利,想要青史留名。而拿破仑的光芒太过耀眼,人们只能看到他,没有人会注意到那些将领。

还有一个细节,滑铁卢战败后,格鲁希在五倍兵力的包围下突围,没有损失一兵一卒,一门大炮,可见他是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统帅,可是之前为什么显得那么平庸呢?

我想,原因还是拿破仑他太强大了,所以格鲁希无条件信任他,他在拿破仑面前完全丧失信心,而这正是一个统帅所必须的,所以他没有自己的判断,或者有却不敢相信。

拿破仑的崛起,是因为它的强大的军事能力,他的失败,也是因为他强大的军事能力,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真正的强者绝不是孤身奋战,他应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不是一个人包揽所有事,结果分身乏力时无人可用。

纵观古今中外,不光是开国的帝王,还有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们不见得有多么高超的才能,但他们会用人,能用人,他们能实现双赢‘多赢,提供名利,而不是自己一个人享受。

所以,真正的强者,不用是天才,他首先要做的,是给手下的人才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而不是事事亲为。但同样的他要有一定能力、眼光,让人才为他所用。

英雄是很强大,但不是强者,因为一个人总有极限,而一群人的力量整合在一起,无法估量。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4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出自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它为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历史的瞬间、12位时代英雄,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传世杰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滑铁卢的一分钟》。

拿破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格鲁希手上。拿破仑和格鲁希说的是:当他向英军发起进攻时,格鲁希必须率领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紧紧咬住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这一切都变了。优柔寡断的格鲁希在普鲁士军即将杀到任前的那一刻,还未做出决定——到底是遵守皇帝的命令必须到那个时刻才开始行动,还是在紧急情况下立刻行动,他仅仅只是考虑了一秒钟,但就是这短短的一秒钟,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是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如果格鲁希不考虑这一秒而是直接追普鲁士军,或许这场战役的胜利者就是拿破仑了。我认为,格鲁希最大的缺点在于太循规蹈矩、毫无主见,始终只懂得固守一纸成命,不懂得变通。法国战败了,消息传遍了各地。而格鲁希元帅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不折不扣地,忠实地执行着那道让他追普鲁士军的命令。

本来,严格遵守命令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认为,在有特殊情况下,有时也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有的时候,要懂得变通。一分钟可以决定命运,一个念头可以决定一生····太多这样的过往。无论怎样,逝去的成了历史,只能抬头仰望未来。过去的历史,并不是叫我们重蹈覆辙,而是谨记血腥的教训。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5

已是深夜,罕见的有了几颗星辰,在深蓝的天空中若隐若现。我望着那一颗颗星辰,望着那夜空,突然想起一本我常看的书,便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本书是茨威格的一本传记,林林总总记载了十二个改变人类历史的事件,包括“拜占庭的沦陷”、“滑铁卢的一分钟”,“南极探险的斗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便是南极斗争了。

故事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人前往南极,与阿蒙森等人抢夺第一,不幸落败。在归途中,五人互相打气,仍不幸身亡,但他们却为英国带去许多珍贵样品的故事。

从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来看,斯科特一行人确乎是落败了,但他身为一个失败者,仍然可以去尊重胜者,为他们宣告胜利,对他来说,能迈出这一步确乎已经是极大的成功。而他们在归途中,互相取暖,即使同伴受伤也不离不弃,即使天气恶劣也不放下献给国家的岩石样品。即使失败那又如何?再爬起来就是了,他们的精神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就像一颗星辰,亮眼而又独特。这种精神让阿蒙森感到羞愧,也是不足为奇的罢!我想着。

十二个历史瞬间,十二位传主,十二颗星辰。他们或是成功,或是失败,但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做出过无比大的贡献的人。这样的话,又何苦去计较失败呢?只有你把失败当作成功看待,才能照耀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这样的失败,何不等于成功?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6

最近我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这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它描述了那个年代人类发生的十二个伟大的事件,让人们十分的敬畏。

在这本书的十二个事件中,最让我入迷的是第十一章争夺南极的斗争。故事发生在1911年,英国得宜皇家海军上校斯科特带着多个同伴向人类未知的南极出发,但是当他们到达了目标地时才发现,娜威人阿蒙森已比他们早到了。在精神的打击下,他们一行人往回出发,谁知死神也在之后降临,人员一个个的离开了,最后只剩下斯科特与两个战友,在白雪苍茫的南极,三个英雄最终在一个帐篷中逝去。当救援人发现他们时,他们像兄弟一样靠着,在斯科特的手中发现了他的`日记。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人类的力量之强大和人们对祖国的爱以及为了祖国的荣耀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十分的感动,也十分的敬佩他们,在那个年代,人类用生命去探索,去寻找,去冒险,他们不畏艰难地去为国争光,他们用生命去诠释了伟大的人类品质和一个民族所有的勇气,这让我的内心十分的震惊。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可以像斯科特一样用生命去证明国家的伟大,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出一些力或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世间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却能再次结出丰硕的果实,被一度延误的事情,最终会化成对人类的疾呼,要求人类集中力量去完成那些未完之事。在壮烈的牺牲中,虽死犹荣,无穷的斗志会从中得到激发。轻易的成功只会助长人的虚荣心,只有在与不可抗争的命运搏斗时,才最能体现人类高尚的灵魂。

这是一本十分壮烈而从中透露出伟大的书,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我会永远收藏这本书。

人类闪耀群星时读后感篇7

好久好久没读到一本这么好的书了,这是传记文学之王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描述了14个小故事,每一个瞬间的抉择,确实人类命运的转变,耻辱与光荣只在一念之间。

在这里也希望,大家看到好看的书,多多推荐给我啊!现在资源太丰富,能找到一本好的,甚是不易!先选其中三个小故事来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感受。

到不朽之中寻求庇护——太平洋的发现,1513年9月25日:

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组建了一直庞大的舰队进行第二次远航。整个西班牙为之疯狂,无论是贵族还是冒险家展示,甚至是盗贼、强盗,亡命之徒、走投无路和穷困潦倒的人,都以各种方法加入了这只舰队。在登录伊斯帕诺拉岛(海地)后,对当地进行了扫荡,从不建设,指挥欺凌,民不聊生。

岛上法学家恩西索再次组建了航船,准备援助其他的殖民地。为了防止之前的情况发生,他们采取了防范措施,进行了严密的监视,不允许未经允许的人员登上远航之路。而努涅斯.德.巴尔沃亚将自己装进了装载食品的空箱子,成功地登上了航船。

路途中,当大家得知目的地已无法前行后,巴尔沃亚带领大家前往达连,并对土著进行了屠杀,因为发现了黄金。他极其残暴的对面热情招待自己的卡雷塔酋长下手,而正是这一行为,他得知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信息。那就是在对面的高山后面,有一篇大海,充满着黄金。从此他走上了寻找之路。

命运总是不是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来走,他上报国王,在等待的过程中,逃命的恩西索已经告了他的状,宫廷正在派人来围剿他。他不得已踏上了寻觅之路。在他看到了太平洋回来的时候,国王派出的援军才来到他身边。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在他壮志酬筹准备着再次远航的时候,他还是被杀了。

短短20多页的小故事,让人内心难以平静。为什么人们到了一个地方,第一反应不是合作,而是屠杀。有人说,因为土地所有权,有人说因为黑暗森林法则,有人说因为原住民会反抗?那么为什么原住民会反抗,其实还是因为外来者发现了原住民身上有他们想要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资源。在以前欧洲许多国家多次的侵略过程中,他们想要的就是黄金。在欧洲犹太民族来到中东对阿拉伯人进行驱赶,因为他们想要的是土地。无论是黄金还是土地,都是自愿,都是他们想要的。黄金可能是人的欲望,那么土地可能不能算欲望,是一种求生的本能。不能说谁对谁错。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愿意冒险的人,愿意去闯荡的人,其实在性格特质中肯定有一样是共同的,不可否认,他们比一般人都愿意走出自己的生活舒适区,他们都有某种意义上的勇敢,他们不惧怕未来不知道的东西,那么同样这样的人,为了保存自己,可能一般也都不那么善良吧。每一个性格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所以到这里,我卡壳了。那就带着疑问继续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