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在观看影片后,都会写观后感,写观后感也是锻炼自己的机会,当小伙伴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不少感想,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365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1
?三傻大闹宝莱坞》片中的三个主人公——兰彻、来俱、主要展示了三位普通印度学生的成长故事。男主角兰彻是电影的核心主角,他出身贫贱,但天赋过人,在机械学上有极高的天赋,但兰彻的人格魅力才是这个主角成功的关键。其中有一段是我印象深刻:那是一节机械理论可,当教师问学生什么是机械时,兰彻在笑,教师便让他回答,他说机械就是一切省时、省力的东西,比如拉链啊等,他说了很多,可是却比书本上的好理解,但教师并不买账说:“如果他想及格的话最好按照书上的背”。然后教师又叫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将书上的概念很熟练的背了下来,教师相当满意,然后由于兰彻对教师说:“我也只可是是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他便被清出了教室,最经典的是回来后他以牙还牙,给教师上了一课,用很长的一句话说了一样东西:“书”。教师说:“那你为什么不简单点说呢”?他说:“刚试了,没用”。这样让人感到了他的机智,也让人反思为什么仅有按书上的说才算是对,才能及格,才能算得上是好学生?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当一个同学由于压力,选择自杀后。兰彻找到了校长毅然提出了他对学校教育的一些意见,他认为学校应当对真真意义上的成功给一个正确的定义,名次是不代表什么的,他不满意这种填鸭式和等级式的教育制度,结果他遭到了校长的惨骂。他也曾成绩垫底,也曾拿过第一,但这对他来说都是虚的,他最看重的活学活用,片中就有很多关于他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来反抗或是来救人的场面。片中兰彻达斯有一个招牌动作——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兰彻主张让人们干自我喜欢干的事情反对逼迫式的学习方式,经过兰彻在片中的表现总是让人会产生一系列的反思。
从这部片反思,来看看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的应试教育,难道还要继续?教育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门”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或者,也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我们需要的人才呢?“钱学森之问”就是对中国教育的一种质疑!我们已经经历高考,我们已没有那份冲劲。我们干着自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但试问:“有多少人在做自我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我喜欢的事?”我们不必须在找自我喜欢干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在向稳定的高收入走去,我们不可能是开国功臣,可能由于社会的“规矩”和“潜规则”,我们碌碌无为一生即可。也许真的是这样: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活着就像行尸走肉。
最终,这部电影触及到了一些社会现实,就是在学生自杀后兰彻找校长谈话的那次所影射出来的: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应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片中最终还有一个场景也是让人很感动:当兰彻帮莫纳接生了孩子后,一向对兰彻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这也是两方面的改变,校长变了,兰彻也会更加稳重。影片最终以大团圆结局。(虽然早明白会是这样,但还是很高兴)
期望大家都看看,思考思考。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2
这是我第一次对电一影做一个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内心被深深地打动了。看着俗不可耐的电一影名字——《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对它没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评高达9.9分,从众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来一窥究竟。
宝莱坞的电一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场面。要说的印度电一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一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一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现在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一一一性一一一。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 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一一一操一一一作都不会,试问如何学以致用,影片中在抢救莫娜生小宝宝而快速的动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可是越来越觉得这原来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确,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意义,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特此推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3
?三傻大闹宝莱坞》,起初刚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我感觉这无非就是一部搞笑的电影。但看完影片后,它给我留下更多的是感动与激励,让我明白了该如何对待朋友,在面对未来的时候该用什么态度,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好朋友拉杜和法兰在去寻找另一个失散已久的兄弟兰乔的途中遇到的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通过倒叙的方法,影片重现了他们三人在皇家工程学院学习时的点点滴滴。主角兰乔不随波逐流,用他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用智慧打破学院死记硬背的学习风气,帮助两个好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他那乐观的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机智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我们确实应该好好珍惜。当拉杜的父亲病危时,兰乔第一时间赶到了拉杜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兰乔用电动车及时地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挽回了拉杜父亲的生命,幷和拉杜一起陪在他父亲身边。“考试多的是,而老爸只有一个!放心,只要邮政局长还在这里我们就不会走,不用怕!”“谢谢哥们!”,看着他们相拥在一起,听着这些的话语,我眼中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自己有了一种心灵上的震动,心与心似乎在电影中找到了平衡点。他们之间的纯真的友谊,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宝贵。是朋友,陪我们走过了艰难的时刻,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乐趣。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珍惜每一份感动。
执著地做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追逐自己的梦想,你的生活将是快乐的。“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法兰从小就梦想着做一名摄影师,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梦想一直只是埋在心里,所以他活得很痛苦。在兰乔的鼓励下,他终于勇敢地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家。兰乔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机械梦,他快乐着,并最终成为了印度闻名的工程师。想想当今的我们,许多人都感觉到迷茫,感到无聊,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什么呢?我们当初的梦想呢?寻找我们的梦想,并执著的追求吧!只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会实现的!
兰乔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其实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一切顺利”。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出去工作,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这竞争中快乐的生活呢?这就需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支撑。或许“all is well”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它至少给了我们面对问题的勇气!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穿裤子跟着你跑。”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朝气蓬勃,不要再迷茫了,乐观地面对生活吧!让我们珍惜朋友,追逐梦想,追求卓越,相信成功会来敲响我们的门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4
?三傻大闹宝莱坞》本名其实就是《3idiots》,实在不懂这个译名太烂了,故事情节不复杂,和中国现象太相似了。强烈建议中国学生来看看。写几点《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故事情节:三位青年farhan qureshi (r。 madhavan)、raju rastogi (sharmanjoshi)、 rancho(aamirkhan)在印度著名大学ice修读工程学。farhan喜爱的是野外写生照,但父迫他修读工程学;rastogi则家境穷困及迷信。而rastogi是一位聪慧的学生。
三位不同家境、性格的青年住在同一间宿舍而成好朋友。更一起作弄拍老师马屁的同学和固执教授。故事集歌舞、剧情、爱情于一身﹐为的是讽刺印度的教育制度﹐把年青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青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了奴隶的实况反映出来。像不像中国博士生压力太大而自杀,故事以高才生rancho为主线,他的好朋友farhan、rastogi,一位是埋没自己才华去发展无兴趣的工程学;另一位则常求神拜佛令自己无心读书。这反映印度学生的读书地狱的情况。大家请联想中国的国考,高考吧!
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应该好好看这部电影,有一段讲述教授对被逼得自杀的年青学生表现得毫无悔意,以及多场教授的剃须的情景﹐批评了教育局对学生的惨况的漠视令惨剧发生。而多场的学生嬉戏歌舞场面﹐与两场学生被校方教授迫至自杀两种不同的片段融合起来﹐起了化学作用。把印度的教育制度讽刺过来。请大家参照最近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跳楼自杀的事件!
?三傻大闹宝莱坞》片中场面充满幽默感﹐如描写穷学生的家庭、学生对重利的同学及教授的作弄﹐都是笑中有泪、充满人情味。结局一段众学生在校救教授女儿生仔更有惊险而不失幽默﹐表现少年人的创意。最后一幕,rancho在穷乡僻壤起学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学。这反璞归真的意义﹐比照之前的学生在名校的读书苦况﹐反映政府不应扭曲少年的天性。
这部影片充分延续着印度宝莱坞的电影风格,歌舞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让观众的情绪不断的进入到欢快的气氛中,而且男主角有点吴彦祖的感觉,很像阿甘哦!
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纯粹的喜剧片,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轻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为奴隶的实况反应出来。
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rancho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
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达到了顶峰。
这部影片让我联想到自身,其实和印度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创新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可是印度毕竟拍出了这样一部电影,而中国呢?有这样的导演敢拍么?泪流满面......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篇5
在同学的介绍下,我观看了这部印度大学教育片,看完之后久久未能入睡,仍然沉浸在影片动人的情节中。
?三傻蛋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励志喜剧,抨击填鸭式教育和等级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批判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唾弃了那些追名逐利者,同时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又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的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地去追逐,终将一切顺利,功成名就。
兰彻、法涵、兰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这所著名的'工程学校,每个人身上都承载了家庭太多的希望。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善良调皮,他代替小主人来这里上大学,任务是四年以后为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但是对于传统的以分数论等级、以分数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制,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斥责和刁难,法涵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这里上学的目的就是有钱让爸爸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姐姐可以有出嫁的嫁妆,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学习成绩一直垫底。而兰俱喜欢野外动物摄影,由于惧怕父亲的权威,选择了不喜欢的工程专业,学习成绩更是倒数。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完美结局来得太过于偶然。甚至可以说,在这场完美的结局中,是偶然因素占了更大的比重,而不是他们各自的努力(虽然影片极力想表现他们的努力,但是深刻程度不够),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查图尔要与之签约的那个科学家不是兰彻呢?那么兰彻这几个兄弟,不会那样完胜,不会拥有那样完美的重逢。而更重要的是,除了各自的功成名就,十年的岁月在他们身上仿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人如初,情如初,几句话,便将十年的时光轻松带过。这样完美的故事,绝不会是生活的真相,更像是一场童话。但这样童话式的结尾,意义在于,它给予人们精神的信仰,给予了黑夜一支火把。人在现实中生活着,却决不能失去仰望天堂的勇气,影片为我们这样一群迷失了信仰的人创造了一个朝气蓬勃、值得我们仰望的童话世界,我想就这是《三傻蛋大闹宝莱坞》获得观众青睐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