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的撰写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不一定要局限于文字,事迹材料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形式来展现,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3等功事迹材料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3等功事迹材料篇1
"早上见了你,看见你骨瘦如柴、毫无力气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你知道吗,看见你被救护车送来的那一刹那我有多心疼啊!……"一封《致秋梅》,曾温暖了多少艾滋病患者,感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写这封信的胡敏华也被网友们称为"最美护士长"。
本月,胡敏华护士长开通"与艾滋病为邻"的微博整整一年,她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胡敏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一年来与艾滋病患者为邻的温情故事,也说出了自己对"秋梅"们的惋惜和忠告。
利用下班时间和网友交流
昨日下午2时30分许,记者走进南昌市第九医院感染二科的病房,见到了胡敏华护士长,此刻正是感染二科下午最忙碌的时间,胡敏华身着淡蓝色的护士服,穿梭于一间间病房,仔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需要,用微笑鼓励着患者和家属。直到一个小时后,胡敏华才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谈起入选中国网事xx年感动网络十大人物的事,胡敏华显得十分谦虚,她表示自己只是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和患者们"谈心"。说到开通微博一年来的生活,胡敏华表示自己接触了更多类型的艾滋病患者,并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对患者的内心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胡敏华说,从她的故事被媒体披露后,已有2万名网友关注了她的微博,不少艾滋病患者也通过微博私信、评论等方式和她进行交流。"从他们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来,有些人对艾滋病几乎没有了解,或者存在很多误解,我只能尽可能地向他们解释。"
胡敏华向记者透露,由于自己的儿子正在读高二,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她没有在家中安装宽带,而是下班后用医院的电脑与网友们进行交流。"一般是下夜班后,我会打开微博,回复网友们的每一条评论。"胡敏华利用凌晨病房患者们休息的时间,和网友们交流,每次至少都要两个小时。目前,胡敏华的微博大约每两天更新一次,她表示自己学会手机上网后,会更频繁地和网友们互动。
北京患者打电话找到医院倾诉
自从胡敏华的事迹被本报等媒体报道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旅居海外的艾滋病患者通过微博、qq和电话等方式,向胡敏华表示了敬意和感谢,也向她诉说了自己的故事。胡敏华告诉记者,一位北京的患者傅康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一个男性患者打电话到我们科室,点名要和我说话。"胡敏华说,今年4月,一个自称是其同学的北京人通过114查号台找到了南昌市第九医院,并希望和胡敏华说几句话。胡敏华接听电话时,对方一直要求确认她的身份,在得到确认后却沉默了很久,"他后来哭了,哭得很痛苦,还一直叫我大姐。"胡敏华根据经验,并没有询问对方的隐私,而是不断地鼓励和安慰他,"后来他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自己该怎么办。"
原来,电话里的男性名叫傅康,今年30多岁,是北京某知名艺术院校的讲师,年轻有为的他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一直没有过上人们眼中正常的家庭生活,他开始"厮混",并进入了当地的一个男男群体,且染上了艾滋病。这对于傅康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美好的未来似乎彻底断送了。傅康开始放弃自己,甚至"人间蒸发"了,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胡敏华的故事,于是想办法联系上了她。
通过与胡敏华的交流,傅康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胡敏华告诉记者,目前,傅康已回到安徽老家,正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秋梅的离去深深触动了她的心
很多人知道胡敏华这个名字是从《致秋梅》这封给艾滋病患者的信开始的,胡敏华将自己护理艾滋病患者秋梅,以及与秋梅交流的点滴故事写成了一封信,希望更多的人对艾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少人很关心秋梅目前健康状况如何,秋梅是否已经过上了正常的康复生活。当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询问胡敏华护士长时,却得到了她一声长长的叹息。
胡敏华告诉记者,虽然医院竭尽全力救治秋梅,但仍未能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34岁的秋梅在xx年的圣诞节前永远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如果查出患病时就开始服药,她的身体状况就不会那么糟,也不会这么快离开这个世界。"胡敏华说,xx年秋梅被查出感染艾滋病,但住院了两个月后,秋梅却神秘失踪了。胡敏华第二次看到秋梅时,已经 是xx年11月,邻居将奄奄一息的秋梅送往第九医院救治,此时的秋梅几乎是皮包骨头,眼中看不到一丝生活的光芒。正是由于被秋梅的经历深深触动,胡敏华才决定用微博与艾滋病患者交流,并将给秋梅的信发表在网上。
胡敏华说,xx年,来医院分娩的海棠也被查出了艾滋病,胡敏华决定将她和秋梅结成帮扶对子,共同与病魔作斗争。三年后,海棠依然勇敢地生活,每天享受着接送儿子上幼儿园的幸福时光,而秋梅却因为逃避失去了生的希望。胡敏华希望秋梅的遗憾,不要再在艾滋病患者身上重演,只有乐观生活、坚持治疗,才会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增添幸福的光芒。
3等功事迹材料篇2
一、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徐同学说出来的话,总是能做到。他家住在学校附近,班主任老师就把本班教室门的钥匙交给他管理,要他早晨开教室门,放学后锁教室门。他答应了。每天上学,总是早早赶到教室将门打开,放学后,坚持锁好门回家,六年如一日,星期一很早他就催爸爸用摩托车送他到学校去开门。可是不巧,车坏了。他急哭了,这怎么办呀?我迟到了,同学们怎么能进教室。她硬是找爸要钱打的赶到学校及时开了教室门,没有失去对班主任的承诺。这件事虽小,但他能坚持六年时间而不失一次信,就说明徐同学是个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好少年。
徐同学在校的六年里,是这个班的班长,平时爱学习,守纪律,学习也很认真,是班主任老师的好助手。有一次,他班有个同学突发急性阑尾炎,要住院治疗。出院后,回家休养这段时间会耽误学习,加上这个同学家离学校较远,有五里多路,家长接送很不方便,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这时候,徐同学主动站出来说:“老师、阿姨不要着急,我和学习委员每天放学后到他家给他补课。”徐就坚持每天骑单车载她去给这个同学补课,风雨无阻,坚持了整整半个月。这个同学病好了,学习也没有耽误。同学的母亲很是感动,说:“这孩子真守信用,真的能坚持天天来给我家孩子补课,真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二、诚信守则,实事求是
徐同学不但诚实守信,同时能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有一次,比他大两岁的'表哥到家做客,躲在他家后屋抽烟,被他发现了,求他不要告诉别人,但他心里明白,隐瞒不报就是包庇,于是他就跟家长报告了表哥的情况,让舅舅监督好自己的亲表哥。
3等功事迹材料篇3
步兵第xxx炮兵营xxx,xx人,19xx年10月生,1984年入伍,中校军衔。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在训练中,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在管理中,严格以条令带兵、营队按条令动转。在光缆施工和xx驻训期间,他带领全营官兵克服各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热爱本职、知兵爱兵。他关心爱护战士的成长进步,尊重战士的民主权利。今年11月,xxx连战士xxx家庭突遭变故,对其内心造成了极大痛苦。在得知这下情况后,他积极发动全营官兵为其献爱心,并带头捐款200元,使战士xxx安心连队工作。在他的口袋里始终装着全营战士“家庭情况一览表”的小册子,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和掌握战士的基本情况,使“四个知道、一个跟上”的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模范带头、尽职尽责。与战士们实行“五同”是他要求别人去做的,也是他的一个工作特点。在生活上,与战士们吃住在一起,及时掌握官兵的思想情况并能够加以疏导,杜绝了各种倾向性事故的发生。在工作和训练中,他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在今年xx光缆第二期施工中,天气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严密组织扛着光缆前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营官兵做出了表率,以无声的语言带动和感染全营官兵的热情,受到附近群众的一片掌声和喝彩。在他的带领下,全营提前两天完成了本期的施工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在确山驻训中,他与战士同吃、同住,出发前都要检查当天训练器材的准备情况,与战士同上山同训练;晚上写出当天的训练情况总结和个人的训练体会,查铺查哨时,为战士们盖衣掖被,使战士们感到了领导的关怀和温暖。只要有他和战士们在一起就能听到战士们的`笑声。
管理严格、安全正规。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他深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他熟悉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依法严格管理部属,在全营范围内形成了:“干部按条令带兵,战士按条令执行,营队按条令运转的良好氛围”。以“十五个三”的养成来规范全营官兵的言行,目前全营官兵自觉形成了,走路拐直角、摆直臂、挺直胸的良好形象,四个秩序正规有序。为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每周进行安全讲评,每月进行安全教育和评比,严格落实上级的有关安全指示精神,在结合上级开展的“安全首季开门红”、“夏季百日安全竞赛”活动的基础上,营还开展了以“我不出事,营队安全,为旅争光”的系列安全知识教育,并进行安全检查,促进了营队的安全稳定,年度内无事故、无案件、无严重违纪,达到了上级的“三无”要求。为我旅安全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矗
3等功事迹材料篇4
王景奎淘xxx马葫芦xxx31年了,而且淘得乐在其中,美名远扬。xxx马葫芦xxx在东北方言里表示xxx下水道xxx。
半个世纪前,淘粪工时传祥受到xxx亲切接见,名扬中华;半个世纪后,淘井工王景奎当选全国劳模,——因为两人拥有同一种情怀: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
1981年,24岁的王景奎从部队复员,进入吉林油田公用事业公司江北排水站排污班。刚报到,就遇上一件急活——3个家属区发生xxx马葫芦xxx堵塞,污水外溢,四处横流。恰逢7月,xxx马葫芦xxx内臭气熏天,在老班长的带领下,王景奎穿上胶皮裤,跳进蝇蛆翻滚的污水,连续3天3夜的xxx车轮战xxx,让他深切体会到了xxx马葫芦工作xxx的不易。
xxx身脏手脏,心灵不能脏xxx,xxx疏通先疏通思想,清掏先净化灵魂xxx,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景奎不仅决定扎根xxx马葫芦班xxx,还决心把这份又脏又臭的工作xxx干出个样来xxx。由于班里多数人都xxx坚持不了多久,就想方设法调走xxx,老班长退休后,王景奎成为班里的xxx头儿xxx。
19年4月的一天,一家属区出现溢水,掀开地沟盖板,只见内积污水粪便已达一米多深,为查明故障所在,王景奎穿上胶皮衣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淌行在冰冷的粪水中检查。大约走了来米,终于发现一处悬空的接头,可回到地面后,他突然想到:整个管线还没检查完,如果问题不是一处,怎么办?xxx不行,还得下去!xxx王景奎不顾工友阻挠,又一次钻进地沟,果然在50米处又发现一个故障点。当他满身污水爬上来时,一下子瘫倒在地。
有一次,一小区居民不慎把金项链掉进下水道,接到求助电话,王景奎迅速赶到。xxx疏通机是肯定不能用的,很容易把项链搅碎xxx,王景奎从工具袋里掏出一个自制xxx小法宝xxx——2米多长的金属软钩,一点一点伸进下水管里试探、转动,半个小时后,金项链失而复得,看到用户满意的笑脸,王景奎的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
xxx为100%的用户服务,让100%的用户满意xxx。为遵守自己的承诺,王景奎身体力行,带领工友xxx迅速反应,文明服务xxx,每到用户家维修,都要自带xxx一双拖鞋,一块抹布,一张笑脸,一份意见卡xxx,并且做到了xxx四不xxx:不抽用户一颗烟,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喝用户一杯水,不拿用户一分钱。被小区居民亲切地称为下水道xxx110xxx。
xxx又脏又累不起眼,家家户户离不开xxx。30多年来,为了让油区七万延长米的排污管线畅通无阻,王景奎多少次置身井下,与xxx马葫芦xxxxxx亲密接触xxx。xxx上班之初还常常恶心、呕吐xxx的他,现在xxx坐在没淘完的‘马葫芦’边用工餐,也面不改色,心不跳。xxx
xxx下水疏通了,问题解决了,看到人们开心的笑脸,我就品尝到了‘马葫芦’工的价值所在。xxx王景奎脱下遍身污渍的工装,一边放在暖气上烘烤,一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xxx舍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这就是我的人生坐标。xxx
从24岁青春年少,到56岁满头华发,王景奎忍受着xxx脏、臭、累xxx,用无怨无悔的默默奉献,在群众心中留下一片xxx芳香xxx。
3等功事迹材料篇5
王入荣
性别:男
所属地区: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
简介:20xx年,王入荣的爸爸因车祸受伤瘫痪。妈妈在照顾爸爸五年后,还是丢下了这个家。从此,9岁的王入荣和年仅4岁的妹妹就和父亲相依为命,顽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