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能够激发我们的激情,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事迹材料的汇总和整理需要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村党支部书记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篇1
x同志于1993年至1997年6月任村妇代会主任,199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在村委班子换届村民直选中以绝对优势票数当选村委会主任,2002年4月经“两推一选”兼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年7月被推举为村党总支部书记。xxx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烤烟生产,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
1992年,当地党委、政府号召群众发展以烤烟生产为支柱产业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当时愿意接受这一新鲜事物的群众并不多,xxx作为一个在村里少有的高中生,极想改变穷面貌,认为党委、政府的号召是对的,便带头在自家田种下了4亩烟。由于当时没有掌握好种植和烘烤的技术,也缺乏经验,她种下的4亩烟与其他烟农一样,不仅没有利润反而赔了本。1993年,种烟的人更少了。但是,xxx铁定了种烟的决心,她坚信,走烟路一定有奔头。于是,她狠下一条心誓把烤烟种好、种出效益来,给群众开辟一条致富的路子。她又毅然种下8亩烤烟,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她精心护理,勤于钻研,基本掌握了烤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所种的8亩烤烟除化肥、农药等成本外,纯收入8844元。尝到甜头后,她再扩大种植面积,种到12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不但自己扩大面积,还深入动员群众,激起了全村群众种烟的热情,1994年全村种烟面积首次突破1000亩。
但是成功之路总是充满着崎岖和荆棘,由于自然灾害、技术服务滞后和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种烟农户全线亏损,她种的12亩烟也只能抵本,极大的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多数烟农丧失了信心,有的还责怪xxx把他们引向“歧途”。在强大的压力下,xxx默默地承受着,但内心的一股犟劲永不言输,她坚信,党的号召是正确的,眼前的失败是暂时的。1995年,在家人的反对和一些村民的冷嘲热讽中,她又种下8亩烟。成功总是眷顾那些永不言败的人,这一年,她的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以前的流言诽语不攻自破,全村又掀起种烟热潮。自那以后,她每年种烟都在20亩以上,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是全乡烤烟种植大户。
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xxx种烟致富,就是依靠科技起家的,对于烤烟技术,她总是如饥似渴地汲取。1993年上级请来了国家烟草总局的两位专家常驻新圩乡指导烤烟生产,对xxx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她千方百计挤时间,找机会跟班学习、实践,又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每年上级有关部门编写的烤烟技术手册,她总是认真地读上三五遍,掌握其要领。对于新推广的技术和农药,是她第一个接受和使用,她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头脑不能停滞不前,要敢于接受新技术。”近年来,她参加的各类技术培训班20多期,1998年6月,拿到了xx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证书》,每年都被聘为乡烤烟技术员或户籍管理员,把自己所掌握的烤烟技术,无私地传授给烟农。农友马开堂由于文化水平低,种烟技术较差,虽也种两三年烟了,可烘烤出的烟叶总上不了等级,收入不好。xxx得知情况后,把马家列入重点指导户,从播种育苗到大田移栽,从大田管理到烘烤把关,都认真地对其进行指导。1999年,他家种的5亩烟终于有了4600多元的收入,马开堂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逢人便说:“农主任是我家致富的引路人”。象这样的科技困难户全村共有15户,xxx都逐一进行指导和传授,使他们都获得好收成。作为村委主任,她默默承担着全村烤烟生产的技术指导。护理期间,她每天都要到烟地查看,发现病虫害,及时指导户主施药捕杀,发现有管理不规范的,她总是耐心地说服和教育指导;烘烤期间,她又深入烤房指导大家掌握好各个环节,注意适度火候,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从而帮烟农解决许多技术上的疑难问题,使他们化险为夷,确保增收。
三
仅自己有钱还不算富,只有全村都富了,那才是真富。xxx身为村主任,总把这一句话挂在心上。她以自己的种烟收说服群众,深入各屯、各组逐户动员,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农户李朝开家里有劳动力3人,虽说是“粮满仓、油满缸”,可口袋里还是瘪瘪的,对种烟心存疑虑。1996年,xxx多次登门动员,开始时其妻子是同意了,可好事多磨,李朝开还想不通,怕种不好白忙活了不算还赔上本钱。xxx便拉上自己的丈夫一起去做思想工作,现身说法,分析种玉米和种烟的明细帐。最后李朝开才同意试种5亩。xxx动员一个,扶持一个,经常到李家了解情况,指导他做好各阶段工作,特别是烘烤技术,前两炉都是日日夜夜手把手给李家人传授烤烟诀窍,半夜三更还坚持起来指导其添煤、观察温度等。由于过度劳累,xxx倒在了烤房旁,被人抬到医院治疗。在住院期间,她还关心着李家的烟叶烘烤,叫丈夫继续指导李家,自己还每天过问烘烤情况。由于xxx的悉心扶持,李家当年就有3000多元的纯收入。自那以后,李朝开年年种烟,每年都种8亩以是,纯收入1万元左右。
当全村群众都参与种烟后,xxx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烤烟生产技术和经验,一一传授给农友们。为了便于指导和管理,xxx每年都从自家承包的责任田划出1亩左右,供附近烟农集中育苗,并积极做好辅导工作。她自己每年都多育4畦以上的备用苗,无偿地供应给缺苗的农户。据不完全统计,xxx近几年来无偿供给其他农户烟苗达万株,价值4870元。在xxx的带动和影响下,~年新荣村种烟2510亩,烟叶收入达万元,比上年增28万元,全村种烟户户均收入.4元,人均收入元,其中收入万的有31户,新荣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成了富裕村。
四
xxx十分关心集体公益事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995年新圩中心小学获义教工程项目,但需群众筹资几万元,当时学校的自筹资金不足,时间又很紧迫,如不完成集资任务,项目将转给其他乡镇,学校领导非常焦急。xxx了解到此情况后,立即从自家筹备的建房款中拿出5000元垫付给学校,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2000年的全县边境建设大会战中,新荣村得到建设村委办公楼项目,但村委筹金缺口两万多元,xxx又带头拿出5000元,还动员村委班子其他成员集资2万多元,保证了村委办公楼的如期竣工并交付使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荣村的水利由于多年失修已多处损坏,极大的影响了本村烤烟生产的发展。据专家统计,一株烟在旺长期需水12斤左右,水利不通怎能种烟?又怎能保证烤烟生产丰收?为了使~年的烤烟面积有新突破,~年12月,xxx主动与乡政府联系,得到水泥补助20吨,组织村民对原有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共组织人力筑坝堵漏20多处,清淤6公里。她还组织群众维修机耕路8公里,方便了群众生产。今年4月份,正是烟苗旺长期,庞凌水库上游左渠道多处漏水,造成下游的200多亩烟田旱情严重,x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亲自担起这条长约两公里水渠的管理工作,与丈夫一道连续10多天来来回回走在这条渠道上,一边排堵查漏,一边协调和解决群众的用水矛盾,从而保障了烤烟旺长期的供水,为烟农排忧解难。
xxx致富不忘众村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她家虽然致富了,可上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下有两个正读书的小孩,平时家里费用较多,但她省吃俭用,挤出资金扶持村里的困难户。村民黄永其等几家人因劳动力少生活非常困难,为扶助那几个困难户,xxx分别给他们各户2000多元作为生意本钱。当黄永其抖着手接过xxx送来的一沓钱时,一辈子从没见过那么多钱的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立誓要做好生意,报答农主任的扶持之恩。经几年的精心经营,如今那些困难户生意越做越兴隆,日子逐渐红火起来了。村民黄姆传一家6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几年前是全村出了名的贫困户,每年都靠国家救济粮和借钱借粮度日。xxx为帮扶他家脱贫,送去300公斤粮食,资助1500元买来两头大母猪和喂养饲料,教给黄姆传有关养猪技术。现黄姆传每年都出售4批猪仔,今年又多养了4头大肉猪。在xxx的帮助下,黄姆传家年纯收入超5000元,脱掉了贫困的帽子。
党总是关怀着自己的优秀儿女。xxx辛勤的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翻开她几年来获得的20多本奖状,是多么令人鼓舞:1996年荣获全区先进妇代会主任,1997年荣获百色地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全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1年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当选为百色市第一届党代会代表、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篇2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篇3
xx,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勇挑重担,带头致富。xx书记上任伊始,第一任务便是入户了解群众疾苦,分析困难原因,发现很多群众有致富愿望,但缺少技术与资金。为此,徐书记发动群众搞养殖业,不懂技术的他传授,没有资金的他帮助担保贷款,就这样,在徐书记的带动与帮助下,很多村民搞起了鸡鸭养殖,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变。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失去经济来源,各项事业开展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xx书记并没有为难发愁,而是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招商,实现了全村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成功引进枇杷基地x亩,解决剩余劳动力x多人,增加了村民纯收入。
虽然xx书记在群众眼中是这样一个严肃、敬业、奉献的村干部,但在妻子眼中,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自担任村书记以来,妻子既支持又不满,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着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她心里为丈夫骄傲;但作为妻子,很多时候自己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任,很多重体力活都要亲力亲为,孩子的学习、教育更不能马虎,可徐书记对这些却很少操心,村里的事情纷繁复杂,哪一项不用心都不行。妻子有时也有埋怨,也有不满,但权衡之后,觉得为全村人谋福利比自家的日子更重要作。
一路走来,徐书记担任xx村书记已经二十个年头,有苦有乐,有喜有忧,xx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到卸任后,不要让群众骂就满足了。既简单又困难的愿望,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xx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篇4
邹庄镇邹埠村党支部书记
邹明文创先争优先进事迹
年近6旬的邹庄镇邹埠村党支部书记邹明文,退休后不负镇党委重托,一心扑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一干就是10多年,将一个原先软、懒、散的落后村,一跃变成全镇各项工作一流的先进党支部,他本人先后2次获徐州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次获邳州市委、市政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突出抓好富民优先工程控,增加农民收入。围绕丰收杯、小康杯的创建,积极引导村民在农业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扩大大棚蔬菜、银杏、优质大蒜的种植面积。先后多次带领党员、群众赴寿光、沛县等地参观、学习路。同时,村里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铺路、架电、引水,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好准备工作。目前,已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0户,建钢架大棚1000多亩。
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以解放思想,优化投资环境为切入点,广泛招商引资,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1家。并为村里安置60余人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解决子女入学难。邹埠村原300多名小学生要到几里外的学校去上学,孩子风里来,雨里去十分不便,群众意见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支书邹明文同志带领村两委成员走家串户做了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号召党员、群众和外出经商户捐款建校。此时,党支部书记又是第一个带头捐款。这次,全村共捐款150万元,新建一所教学楼,和配套设施,解决了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建农贸市场,方便群众生活生产。邹埠村是一个3000多人口的大村,群众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农业生产资料,都要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交易,生活、生产十分不便。对此,党支部积极筹建农贸市场,当然,每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但只要是对集体和群众有益的事,党支部决定一出,没有不成的事。集贸市场建成后,现在的邹埠村是提篮小买不出村,四方商贾进村来,农贸市场一片兴旺。
组织劳务输出,加大致富步伐。为加快村民致富步伐,邹明文紧紧围绕“富民强村”的总体目标,充分依托全村农民外出务工从事干炒业人员较多的优势,大力实施兴农战略,掀起新一轮外出务工高潮。为目前,全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1800余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他们或从事干炒业,或贩卖蔬菜、水果,或承租城郊耕地,或搞建筑、跑运输、做家政服务,平均每人每年收入2万多元,仅个人资产在10万元以上的就达500余户,50-100万元的户达100多户,目前,已有100多户购买了私家车。
廉洁从政,取信于民。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务搞好政务公开,统一公开时间,固定公开地点,突出公开热点,规范公开程序。还根据村民的意见、建议的要求,紧紧抓住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整充实公开的内容,规定公开时间,规范和完善程序,健全配套制度,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先后召开6次党员和群众代表评议大会,通报目标完成情况,接受监督,并将党务村务和财公开达成协议12次。同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从源头上消除各类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滋生的土壤;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近5年来,全村没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他始终不忘公益事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达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这是原邹埠村的真实写照。在新农村建设中,邹明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积极参与邹埠村的发展与建设,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他们踊跃捐款修路、捐资助学,广大党员干部也不甘落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村累计捐款430万元修筑了万平方米水泥道路,安装了高标准路灯58盏,率先达到了“村村明、户户通”。同时,搞好清洁水源工程,家家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加大农户卫厕和一池三改力度,2007年新建卫厕380座,建设沼气池300多个,垃圾池36个,既合理利用了能源,又有效保护了村内环境。
目前,一个环境幽雅、建筑时尚、民风淳朴的新农村已见雏形。邹埠村人自豪地说:“我们只所以能同城里人一样生活在一个环境整洁卫生、“富裕和谐的大家庭”里,这多亏了俺村有一个善操作、会管理的党支部书记!”
作者:邳州市电视台记者 田福彰 qq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篇5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中心"工作提供人才保证,是摆在党支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年来,党支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年初,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两个务必"的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全年的理论学习的重点,通过组织参加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讨论会,引导党员干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思想政治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高度重视"两个先进性"建设工作,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入手,在全体党员中间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开展相信谁、处理问题依靠谁、取得成果为了谁"的问题,建立健全了党员教育管理、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员作为先进分子的责任感,认真检查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差距,围绕******"八荣八耻"荣辱观,切实解决支部内或个别党员身上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太符合"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执政素质和党性修养。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心"班子领导带头学习,组织全体党员以"要求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欠缺什么学什么"为原则,坚持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等办法,重点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章辅导学习100问》等资料,观看了《好干部--牛玉儒》、《扭曲的人生--李真》等电化资料;每名党员完成了一篇学习体会文章,一份思想汇报和联系实际的思考性文章,撰写了6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有效增强了党员投身先进性教育的自觉性和政治热情,全面加强了堡垒工程建设。同时,许多非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在党员学习热情的影响下自发行动起来,主动自学党的知识,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主动撰写学习笔记,在"中心"掀起了学习党的知识、继承党的传统,用党的知识和革命精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新高潮。
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篇6
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志深谙这一点,因此,他高度重视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他通过开展新教师亮相课、微型课、“生本课堂”优质课竞赛、教师硬笔书法比赛等校本教研活动和与黄埠初中联合举办中小学教学衔接研讨会,尽量让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等措施,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本学年,该校温冬妹、刘茂华、刘静三位老师在参加县、市优质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其他教师参加各级论文、课件、征文评比等有四十多人次获奖。学校三个课题分别获得省、市立项,打破了学校在课题研究中没有省级立项的记录。
常言道:“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而黄埠镇中心小学面临的质量压力非同小可。同志从抓实教学常规和课堂常规入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了教学常规量化评估细则、听课评课制度,实行教学常规月查制度,注重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取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教学质量抽测等措施,努力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年,该校五年级在县非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中获得了本考评组学校的第一名。
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同志牢记学校办学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质量观,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根据该校实际组织开展了冬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课外艺术、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数学、书法、绘画、征文等各类特长比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本学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200多人次获奖。
同志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立德树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同时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注重自身廉洁,公私分清,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