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结合实际的事件所写的事迹材料,人们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事迹材料的内容应该基于我们在实际情况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和素质,下面是365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法用法主要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1
王庆厚,194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退休,2015年7月被淄川区司法局聘为特邀人民调解员,派驻到般阳路派出所工作,2016年被评为感动淄川模范人物,2017年被评为淄川区优秀社会工作人才、淄博市模范老人、淄博市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18年9月被山东省司法厅评为首批人民调解专家,2019年被淄博市政法委评为全市政法系统十大先模人物。2021年8月,被推选为淄川区般阳路街道般阳社区“法律明白人”。
1、发挥文艺特长,积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王庆厚同志自退休以来,始终坚持“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和政治优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为淄川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激情唱响。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在居住社区组织成立了“幸福乐坊”老年艺术团,参加各类演出220余场,既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还组织他的团员们深入农村、敬老院等进行公益性演出,他们演出的作品反映社会变化和党的政策,演出的小品也是他亲自创作、编排,如大型表演唱《俚曲悠悠唱淄川》《文明城市咱创建》等。聊斋俚曲是蒲松龄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历经300多年的岁月更迭,大部分曲牌已经遗失,为抢救这一历史瑰宝,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淄川区多名老干部投身到抢救这一遗产中来,王庆厚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将,他与其他的老干部创作了聊斋俚曲戏《狐狸精传书》,并在省市区多次公演,为聊斋俚曲的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评为区优秀民间剧团。2020年民法典颁布后,王庆厚同志利用自己的文艺创作特长,创编了音乐群口快板《咱来说说民法典》,表演唱《老两口学习民法典》,三句半《依法治国谱新篇》文艺演唱节目,利用担任幸福乐坊艺术团团长的优势,组织法治宣传专场演出,深入社区,乡村演出36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观众称赞说这种文艺形式进行法治宣传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入心入脑。
2、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作社会稳定磐石
作为老信访局局长,王庆厚具有丰富的调解矛盾纠纷经验。淄川区2015年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后,王庆厚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加入到特邀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调解工作的新路子。探讨总结出“一杯茶降火、两句话平心、三味药和解、五个字醒脑”的调解工作新路子。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方针,使调解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调解家庭、婚姻、邻里、合同、校园等各类纠纷466起,一次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满意和解。写出调解工作手记30万字,并结集出版。他在调解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味良药”。一是让当事人换位思考,进行自我剖析。遇事看到自己的问题和过错,不要“乌鸦趴到猪腚上,光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二是让当事人宽容对方,由计较变原谅。在调解过程中,他耐心劝导当事人要互相善待、互相宽容,提醒当事人凡事要往宽处想、往远处看,不要钻牛角尖,只看眼前利益,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三是劝双方各让一步,由争执不休变为互相退让。矛盾纠纷调解中,他坚持“双方都能接受就是标准”的原则,反复劝说双方“各让一步”,劝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他调解的400多起纠纷中,涉及伤害赔偿的纠纷320起,赔偿金额共计260万余元,其中最多的一笔13万元,最少的一笔8元,都是一次调解成功,当即付款,双方满意。
在调解工作中,王庆厚始终坚持“情、理、法、德、和”五个字贯穿始终,把调解纠纷的过程作为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的过程。2010年10月,该同志散文随笔集《珍惜幸福》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向广大读者传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人生感悟。2018年7月,该同志调解工作手记《和解是福》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将自己的调解工作案例和解读奉献给读者,有效传递了调解工作正能量。
王庆厚说:听到当事人发自内心的“谢谢”二字,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对于我们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来说,老有所为得人生才更有意义,有所贡献就更有价值,我会继续努力发挥余热,把调解工作做得更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发挥自身特长,当好正能量宣讲员
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传播和推广。在创作歌曲、小品之余,他将对几十年来的感悟汇集成册,出版了散文、随笔《珍惜幸福》,在老同志中开展了“纵比知足、横比知福”的大讨论,引导教育身边人感恩、知足,成为社区“大总”。
2019年,公安部信访办主任王洪舟在听了王庆厚的信访工作经验报告后,于8月9日,专门邀请他到北京,为公安部信访办的40余名公安干警们介绍调访工作经验。2017年以来,到省内部分市县调解干部培训班讲课50余场次。2019年5月被聘为区委党校兼职讲师,为区镇村各级干部培训班讲课30余场次,2020年,先后为市老干局、区市政环卫中心、淄川理工学校、淄川二中等单位讲课6次。应滨州市司法局邀请,为滨州市骨干调解员培训班、无棣县骨干调解员培训班、阳信县骨干调解员培训班讲课4次。
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内容广泛、健康向上、耐唱耐听,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多彩的艺术品位。既有“八荣八耻”方面的内容,也有歌唱家乡、颂扬祖国等方面的篇章,更多的则是充满人间情爱、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构建和谐社会吹风鼓劲的作品,在淄川广为流传,用不同形式向社会宣讲传播着正能量。
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2
杨桥镇庙上村位于杨桥镇集镇,全村3400余人,历来民风较为彪蛮,村里一些青年人无所事事、滋事闹事,村民与毗邻的新楼、建陂等村纠纷不断,矛盾纠纷层出不穷。黄根生自2009年担任庙上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结合本村实际,在矛盾纠纷调解中,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方法,摸索出一套成效明显的纠纷化解新路子。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黄根生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开展了“三个一”法律宣传活动,即:收集有关法律资料,为村民编发一份通俗易懂的法律读本;结合普法工作安排,每年邀请镇司法所的同志开展一次送法律课堂进村庄;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使群众遵纪守法和自控意识不断加强。他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分户包干,重大问题大包干的“三包干”和包自己、包家属、包亲戚、包邻居的“四包”内部矛盾排查协调机制。
几年来,协调化解村内大小矛盾纠纷68起。从2011年起,在村里组织13名思想好、有威望、办事公道的老干部和老党员组成“金牌调解队”调解村民纠纷“金牌调解队”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村民之间的山林纠纷、债务纠纷、耕地纠纷等诸多矛盾纠纷,经“金牌调解队”调解的纠纷成功率达100%,切实将纠纷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实现了农村矛盾纠纷不出门。“金牌调解队”的经验做法被江西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庙上村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分宜县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3
除了市司法局副调研员,李时洪还有一个身份——市医调委主任,市医调委是独立于卫生系统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作为无行政级别、无任何报酬的市医调委主任,6年来,李时洪坚持以一个普通人民调解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每一起医患纠纷的调解现场,用一颗真诚的心给患方解开心理的疙瘩,平和心气,坚持用法治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公平正义的调解程序为医患双方搭建沟通调解的平台。在无数次的调解中,李时洪摸出一套有效的医患纠纷调解模式,并提出“人燥我静、人怒我温、人急我平、人悲我慰”的“十六字”调解方针,把案件调解的成功率、时效率和满意率作为工作目标和追求,亲自起草16项管理制度和22种应用格式文书,建立“摸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理赔”三步调解程序。
通常一次调解就要说好几个小时,如果遇到晚上调解,经常要说一个通宵,第一天没调解好的纠纷,第二天、第三天……要接着调解,遇到难度大的纠纷,还得调解好几个月,即使这样,李时洪都能本着耐心、细致、依法、公平的原则对每一起医患纠纷进行认真调解。“虽然处理纠纷的过程有些漫长,需要接待几次、十几次、甚至数十次,打上无数个电话,时间甚至跨年度,但在处理完后,总会有一种‘雨后天空见彩虹’的感觉。每成功调解完一次矛盾纠纷,就像消防员成功扑灭了一场危机四伏的大火,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是李时洪对自己工作的感受。担任市医调委主任6年来,李时洪成功调解医疗纠纷532起,接受市有关部门指派成功调处各类非正常死亡纠纷16起,经他调处的纠纷,没有一起当事人反悔或起诉、信访闹访,他经手调解的医患纠纷,最终结果无论是医院的有责赔偿,还是医院无责的“零赔偿”,都能使医患双方满意并理性接受调解结果,他用实际行动为我市打造了一张医患纠纷调解新模式的亮丽名片。
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4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她的品德修养深受老师、同学和周围人的一致好评。
她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在老师心目中,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表彰奖励。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课内课外谦虚好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从老师的谆谆教诲中,不断塑造个性鲜明的自我。不论是当课代表还是班长她都尽职尽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好笔记,坚持做好错题集,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课外知识,科学合理地安排文化学习与兴趣活动时间。
她是同学公认的好伙伴。在同学心目中她是知心朋友和学习榜样。与同学相处中,她待人随和,乐于关心帮助她人,善于调解同学间的矛盾,和同学在快乐生活中共同成长。同学在生活、学习中有困难都愿意找她,她也非常热心耐心得帮助同学。
对于班集体这个团队的荣誉她倍加爱护,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她都会主动承担,力求做得更好。
自小就懂事的她每日目睹爸爸妈妈辛勤工作。她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放学回家,她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样样在行。她从不乱花钱,但帮助别人时她又会很大方,周围邻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夸奖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她心怀梦想,从三、四岁开始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到后来背诵《大学》、《老子》、还有《论语》、《孟子》部分篇章。让她受益匪浅,她深深地热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爱上了的唐诗宋词。有一个梦想在她的心中渐渐成长,她想将来成为一个翻译官,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为了这个梦想,她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各门课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入学以来每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过松阳县“关爱残疾人共创爱心松阳”征文比赛获二等奖,处州晚报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获一等奖,浙江省第五届“睿达杯”五年级语文智能竞赛获一等奖,第二十届华杯赛小学高年级组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丽水赛区小b组获一等奖,实验小学首批“百佳少年”,浙江省第五届“群星杯”古筝分级大赛获铜奖,松阳县实验小学“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获一等奖。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升入初中,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但为了心中的梦想,她将一如既往。
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5
淄川区罗村镇道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主任刘廷钊自担任村党委书记、村主任以来,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怀怀揣团结务实、创新为民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以法治建设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依法治村、民主管村、招商引资、广招人才,先后使三处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并不断发展壮大,使道口村形成了以建筑陶瓷、物流为主,带动耐磨材料、汽车配件、塑料助剂、畜牧养殖等多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使“道口咸菜”远近闻名,为村民就业创造了条件。
在刘廷钊同志的带领下,村两委每年都有计划,先急后缓对全村的公益设施每年都有改善,先后整修了村东北平房处和村南平房处道路;改建了村“祥和门”;整修了村中心“文化广场”;对村中心路进行了沥青罩面;新建村东北变电室,对村内供电线路、电表箱两次整修;户户通自来水、水冲式厕所;更换增加节能路灯;安装42处监控,达到主要路口全覆盖;分两期整修了通往西山道路2.5公里;在村西新建一处殡仪馆;升级改造道口学校及广场;打机井三眼,解决村民灌溉问题;整修村北外环路;改建幸福大院;电代煤取暖工程。
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德治”促进“法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一条街。建有文明实践核心室,配有电脑、投影仪等设备,设有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台球、棋牌室等,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志愿者与村民开展“守望相助”志愿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文明实践升学礼、孝善敬老礼,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良家风、家训建设。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庭院”评选创建活动,大力普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健康卫生、移风易俗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6
谈剑波,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常州市的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荣获江苏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百佳理事长、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优秀青年、武进区十佳青年、武进区大学生创业标兵等荣誉。
扎根乡土,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2012年担任常州市的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来,他聚力兴农,带领乡亲共致富,建立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积极邀请专家来授课,带领大家参加交流会、观摩会,亲眼看、亲手摸、亲身学,实现看得懂、摸得透、学得会的目标;积极推广绿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建立果品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达到产品安全,质量可控、高效经营的水准。
带头学法,做农业生产的“守护人”
他利用田间课堂、大棚课堂、库房课堂等实践教学活动,宣传学习农业、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推广林果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同时积极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引导农户使用绿色农药、生物农药。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措施,推动实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确保果品质量优质、安全。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管理制度,为农户的上市果品义务检测、打印,合作社基地生产的.葡萄、火龙果、猕猴桃、红美人柑橘都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积极用法,做农村和谐的“调解人
“人熟是一宝”,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镇谈家第三代农人,谈剑波就是村里的“老娘舅”,对农村基层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着门,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中,他结合新颁布的《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积极为村民开展答疑解惑,推动全村宅改工作有序进行。村里兄弟因耕地确权起纠纷,他积极调解,向当事人宣传讲解《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耐心说服教育,最终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他总是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将法理融于人情,因此,村民对他十分信服。
作为洛阳镇的一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谈剑波通过家庭示范,极大提高了身边村民学法、用法的能力,增强了合作社与村民的凝聚力,成为村民绿色安全生产的好帮手、知心人。